图片提供/123RF
我受洗的教会,有很多的幼教师资,因此,它提供从幼儿到小六的分龄主日学。
后来,我转换教会。新的教会只有小三到小六的主日学。所以,爸爸妈妈必须带着到处趴趴走的幼儿在主堂外的小空间隔着玻璃听讲道,或者轮替着参加礼拜。
我初到这个新教会时,孩子只有三岁及六岁。通常,我会独自参加第一堂礼拜,等先生带着孩子到教会时,我就和孩子在草皮上玩耍,让先生专心参加第二堂礼拜。那时,我单纯地想:其实,我也可以帮忙其他家长照顾孩子,这样他们就可以专心地参加礼拜。
有一天,我将这个单纯的想法告诉师母。
师母说:我们可以来弄个幼幼班,但是,这个幼幼班需要教导孩子认识神,而不只有「帮弟兄姊妹照顾小孩」。
就这样,师母找了十个姊妹一起来参与幼儿服事,然后指定我担任幼儿教师的组长。那时,我到这个新教会才几个月,一切都不熟悉,也欠缺幼儿教学的背景,只因为自己是始作俑者,所以也不敢拒绝师母的指派。
师母帮我们安排二位老师一组,各组轮流教学。接着,我凭着在前一个教会所观察到的幼儿教学现场,开始规划教学流程,让老师们依照教学流程上课。剩下的大抵是:等师母发一个口号,我就做一个动作。
因着师母的指导、同工们的齐心及神的祝福,我们这个乌合之众的幼幼班竟然就这么地组织起来,而且还运作到如今。
后来,我迁居到另一个城市。那时,我的孩子已经要升小五了,教会师母邀请我参与高年级儿主教学。
我认为,高年级学童应该要超越背诵,而开始理解圣经真理。因此,我努力让他们认识经文的意义及其背景,引导他们思考经文与生活的联结。为此,我每次上课都制作PPT,让孩子透过影像的辅助,更清楚圣经的内容。例如,约柜的绘图、以色列人如何过住棚节、宣教士的故事…。在备课中,我自己也增长了圣经知识,而且对经文有深度思考。不知不觉,我已经成为一个有经验的儿主教师了。
后来,我们又转换教会。新的教会知道我有儿主教学经验,邀请我参与。
一开始,校长、前校长会突然出现在教室旁听,甚至要求课前报告当天的教学内容…。这些,都是我先前未曾遇过的。所幸,我平时就是个教师,所以校长的这些动作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压力。渐渐地,我被信任,被交托的事工也越来也多。
作为一位儿主老师,我不仅周周要教学,也要负担会议记录、班级行政、联络、采购、学童家庭关照,甚至办理教师联谊活动…。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事工,已经超出负荷,使我渐渐失去服事中的平安喜乐。
我数度反映教师的负荷,希望能有轮替制度,也提醒:事工的推展,必须先评估人力,有多少人力做多少事。
但我的提议若不是被冷处理,就是被以各种理由反说服。其中一些理由当下听起来是蛮迷人的,例如:信任、能力…。但是,再深深思考就会发现这是另一种服事迷思,也是一种试探。
因为,只要愿意服事,每一位同工都应该被信任;只要愿意谦卑学习、有圣灵的同工,生手也可以渐渐熟练。服事,不是我们在帮神做什么?而是神给我们造就自己的机会。因此,教会的事工更应该广泛地开放给弟兄姊妹参与,并提供必要的培训,而不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我们都是神的器皿,没有哪一种服事,非谁不可?
神向我们示范做工,也向我们示范安息;神乐意我们为他做工,但没有要我们弄到精疲力竭。
如果服事的顺位高过家庭、灵修及礼拜,那都是本末倒置。圣经也说: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会?(提前3:5)
家庭、灵修及礼拜都服事的基本界线,不能够凭着自以为义的种种理由逾越界线。当服事多到盖过基督徒基本的角色扮演,那就是需要思考进退的时刻了。
我第一次参与儿主教学,神让我知道:只要愿意摆上,神就引领。第二次参与儿主教学,神让我体会:服事别人,就是造就自己。第三次参与儿主教学,神让我省思:服事的目的与界线。
神总是在各样事务上,让爱神的得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