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皙阳 2013.12.22
一、前言:
十四世纪除了宗教用途的圣歌外,一般的世俗音乐在中世纪时期也日渐发达,这种音乐兴起于骑士之间,然后再扩张到百姓社会。世俗音乐的内容其实大部分还是与宗教有关,只是不在教堂里演出,作者大部分是一些没落的贵族,后人称之为游吟诗人(英、法Troubadour, 德Minnesänger, Meistersinger)。当时的音乐宗教音乐超过百分之八十。到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约占百分之五十,到古典乐派时世俗音乐超过百分之八十,然而到浪漫乐派时世俗音乐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
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数量远超过世俗音乐,但是宗教音乐向世俗音乐借用曲调的例子却是不少,这种把别人的歌曲拿来在自己的作品的方式称之为固定旋律(Cantus firmus)。比方,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的宗教改革清唱剧作品八十号(Cantata no. 80, BWV 80),用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的圣诗,EIN FUSTE BURG (上帝作咱安全要塞) 做为定旋律 (圣诗 603首,1964年版320首)。这首清唱剧总共有用到这首圣诗四次。上期提到,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民谣武装人 (L'homme armé) 是世俗音乐当中最有名的定旋律,这首曲子自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共有约四十首作曲家用这曲调写作的宗教音乐作品传世。其中以Erato 唱片公司出品的L'homme armé 1450-1650:Music of War and Peace 这张CD为代表,这张CD总共收集和这个旋律或战争与和平有关的十四位音乐家的十六首作品,包括:原着(作曲家已不可考)、莫顿 (Robert Morton, 1440-1476)、顾第美 (Claude Goudimel, 1514-1572)、加布里埃利 (Andrea Gabrelli, 1520-1586)、拉索 (Roland de Lassus, 1532-1594)、柏德 (William Byrd, 1543- 1623)、蒙台维尔地 (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舒兹(Heinrich Schütz, 1585- 1672) 等。
Josquin: L'homme armé Masses所有用这首固定旋律所作的曲子中最有名的作品是尼德兰乐派的耶斯昆 (Josquin Des Prez, 1450?- 1521),所写的Missa L'homme armé。在这古乐领域中,Gimell是很特别的,它的唱片全由Peter Phillips指挥的The Tallis Scholars 演出,这张是最佳选择。
二、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大师音乐观
宗教改革时,当时新教的领袖有三个人物,对音乐之观点略为不同,因而产生以后他们的教派对于宗教音乐之发展的影响。
一、慈运理:反对音乐在礼拜中使用。因此在瑞士的教堂里,所有的管风琴全部拆除,只留下苏黎世的一座而已。
二、加尔文:
加尔文对有世俗倾向的宗教音乐十分不满,反对在礼拜中使用乐器,他认为音乐具有一种神秘和几乎难以置信的感人力量,是上帝为着世人的娱乐而赐给人。他强调要把精力放在歌词而非旋律上,于是下令拆除瑞士境内所有改革宗教会的管风琴,只留下Zurich一座管风琴。他创立了一种以诗篇为主的音乐体裁,又称作韵文诗篇,旋律简单,近乎朗诵,以免沉迷于旋律而误入歧途,歌词为法语的经文。
三、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认为音乐是上帝所赐最美的礼物之一,它的地位仅次于神学。同时致力于圣诗的创作。会众应藉着唱诗来回应并颂赞上帝,他改良圣乐形式,改拉丁文为母语德文,歌词以圣经为本,让旋律回归简单 有弹性的形式,称为 choral,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圣诗。(请见Schalk, Carl ed., Key Words in Church Music, pp. 334-337)。路德的圣诗曲调作品中的来源有以下数种:
葛利果圣歌合适的部分节奏化,予以编曲 (VENI CREATOR, 172首, 1964年版154首)。
圣诗采撷古代德国传来的非礼仪性的宗教民谣叫做Leisen (NUN BITTEN WIR DEN, 1964年版217首) 。
拉丁宗教音乐 (Cantios=Latin Spiritual Song):QUEM PASTORES (1964年版88首)、IN DULCI JUBILO (1964年版93首)。
世俗歌曲 (Contrafection=contrafactum):PASSION CHORALE, (89首、1964年版110首、INNSBRUCK, (414首、1964年版375首)。这些歌谣有些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比天主教教会音乐更为活泼。
创造新的旋律:路德不但自己写音乐也写歌词,圣诗 603首 (1964年版320首)上帝是我安全要塞 (EIN FESTE BURG)[1]。他还鼓励信徒创作圣诗。
因为路德对于旋律的要求并不像改革宗的领袖如此严峻,所以造成已后德国路德会的作曲家有非凡的成就。
三、韵文诗篇 (Metrical Psalms)
改革宗的圣诗首先由,莫洛特 (Clement Marot, 1497-1544) 把诗篇翻译成法文韵文形式,于1539年完成17 首,1543年莫洛特出版 50 首,却不幸于1544年去世。比札 (Theodoer Beza, 1519 -1605) 继续翻译的工作,他于1551年、1554年、1562年共出三版「法国诗篇集」(French Psalter),又称为「日内瓦诗篇集」(Genevan Psalter),共有 125个曲调,其中有70首由布尔乔亚 (Louis Bourgeois, c1510 - c1561,圣诗508首) 。他也是日内瓦诗篇的音乐主编。韵文诗篇因加尔文特殊的诠释,达成简单、朴素的目标。三年后古德梅(Claude Goudimel)谱上四部和声,让日内瓦韵文诗篇更加流行。不久日内瓦韵文诗篇被翻译成欧洲多国语,流传极广,影响英国圣诗发展。而这些曲调全是宗教音乐,在这些曲调亦有被借用,被借用的大部分是宗教音乐,只有一首是世俗音乐,就是日内瓦诗篇集第42篇。
四、重要宗教 Vs. 世俗音乐欣赏:
I. PSALM 42: 这首曲子选自日内瓦诗篇集第42篇,曲调名称为PSALM42。
这曲调由布尔乔亚 (Louis Bourgeois,c1510 - c1561) 作曲。他不但是我长老宗和归正教会最重要的作曲家,也是日内瓦诗篇的音乐主编,日内瓦诗篇集共有 125个曲调,其中有70首。日内瓦诗篇集后来广为流传,并译成欧洲各国文字,甚至影响到英国圣诗发展。日内瓦诗篇集奠定了新教教会音乐的典范。Bourgeois生于法国巴黎,1541年时跟加尔文(Calvin)到瑞士的日内瓦任教会诗班的指挥,1545年长执会任命他接Guillaume Franc (d. 1570) 之职位,担任St. Pierre 和St. Gervais两间教会乐长诗班的指挥。1557年离开Geneva,但1561年之后下落不详。
这首曲调配上由德国牧师、诗人Johannes G. Olearius (1611- 1684) 按以赛亚40:1-8写成Tröst¬et, tröst¬et meine Lieb¬en (安慰我的百姓),这首英文译为Comfort, comfort ye My people。Au¬gust of Sach¬sen-Weis¬sen¬fels 公爵指派他为宫廷主任牧师。
德国作曲家Johann Hermann Schein (1586-1630) 的Cantional (1615, 1645) 首先用Freu dich sehr o meine Seele这个德文首行为曲名。这首圣诗是宗教音乐,后来许多作曲家引用这首圣诗让这首圣诗很通行。其中用于宗教音乐的有: 顾第美 (Claude Goudimel, 1514-1572) 的四部经文歌、马勒夏尔 (Samuel Marechall, 1554-1640) 的管风琴曲、荷兰改革宗大师史维林克 (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 1562-1621) 以此写为管风琴变奏曲。
前文提到,由于慈运理和加尔文并没有提倡音乐,反而扼止音乐的发展,因此在教会音乐的领域中,除了天主教音乐之外,新教音乐大多是路德会的音乐家及少数圣公会的音乐家的天下,其中夹杂一些东正教的音乐。长老宗在教会音乐的领域几乎缺席。能代表长老宗的音乐家只有前面所提的布尔乔亚和顾第美等少数几位。而荷兰的史维林克是我长老宗重量级作曲家,且影响深远。他生于阿姆斯特丹,在阿姆斯特丹为城市教堂管风琴师,1621年去世于阿姆斯特丹。荷兰人为他竖立雕像和巴哈、贝多芬并立在阿姆斯特丹皇家管弦乐厅(Concertgebouw)门口。斯韦林克使风琴摆脱为枯燥韵律诗篇伴奏成极具表现力的乐器。斯韦林克为管风琴创作大量的toccata,自由的fantasia,他的成就之一是引复音入风琴,是声部相互模仿曲,是赋格的初级形式。他写了很多圣诗主题变奏曲 (variation)。
史维林克影响北德管风琴家,后来北德管风琴大师,不是出自他的门下,就是和他的学生很有渊源,他的学生夏伊特 (Samuel Scheidt,1587-1654) 把史维林克的风琴圣诗进一步发展,确立了风琴在路德仪式中地位,而汉堡的夏伊德曼 (Heinrich Scheidemann, 1595-1663则把他的幻想曲与圣诗结合。汉堡的普雷托流士 (Jacob Praetorius, 1586 – 1651) 和夏伊德曼传给学生威克曼 (Matthias Weckmann, c1616 - 1674)。从舒兹到巴哈,威克曼和巴克斯泰乌德 (Dietrich Buxtehude, 1637-1707) 友好,而巴哈从巴克斯泰乌德那裏模仿其技巧 (见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 27, p. 200)。当然史维林克也因此而传至巴哈。史维林克之后的150年德国风琴音乐,几乎在他的创作模式下发展的,从蓝肯 (Johann Adam Reinken, 1623- 1722),巴克斯泰乌德,卢比克 (Vincent Lübeck, 1654-1740),贝姆 (Goerg Böhm, 1661- 1733),传到巴哈的风琴音乐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巴哈形式仍有史维林克的痕迹,如:圣诗幻想曲 (chorale fantasia),利切卡尔 (ricercare),赋格以及圣诗主题卡农和变奏曲。
除了管风琴曲之外,史维林克还有全部诗篇150首的作品。史维林克在1604年至1621年之间,把一百五十首诗篇作曲,分成四册出版。荷兰出版的史维林克诗篇全曲共十二张CD DE PSALMEN DAVIDS (12 CD’S),可惜在Amazon网站却找不到。在史维林克所有的诗篇当中最有名的是诗篇一百三十四篇 (圣诗230、1964年版34首,也是颂荣 386, 392首、1964年版508首)。在Conifer Classics的 Sweelinck, Pseaumes de David的CD中的第十轨就是诗篇一百三十四篇。
史维林克之后有的音乐家,有:普雷托流士 (Michael Praetorius 1571- 1621) 为此曲所写的双四声部合唱管附弦乐伴奏、克鲁格 (Johann Crüger, 1598-1662) 圣诗、贝姆 (Goerg Böhm, 1661- 1733) 十二段为管风琴的变奏曲 (12 variations of Freu dich sehr o meine Seele)、泰雷曼 (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 1767) 用在受难曲 (The Blissful Contemplation of the Bitter Passion and Dying of Jesus Christ) 的16乐章。巴哈 (J. S. Bach, 1685-1750) 清唱曲 BWV 13, NO. 3, BWV 19/7, BWV 25/6, BWV 30/6, BWV 32/ 6, BWV 39/7, BWV 70/7 & BWV 194/6都用这旋律。
Bach之后有很多作曲家引用,他的管风琴高足克雷布斯 (Johann Ludwig Kreb, 1713- 1780) 用在他的管风琴幻想曲当中,奥雷 (Johann Christoph Oley, 1738- 1789) 的管风琴前奏曲,林克(Johann Heinrich Christian Rinch1770-1846) 的管风琴七段变奏曲都是用这个旋律。雷格Max Reger(1873-1916)管风琴前奏曲作品(op. 67, no. 11)和管风琴幻想曲作品(op. 30),德国另一作曲家Karg-Elert, (1877-1933)的管风琴即兴曲作品(op. 65, no. 5) 。
浪漫派的作曲家中,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和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把这首曲调改成世俗音乐。Schumann在儿童钢琴曲集 (Album für die Jugend, op. 68) 中的第四曲和四十二曲的圣诗用此旋律。李斯特因瑞士美丽的自然风光,给李斯特许多创作灵感。他于1835-1836年所作的钢琴曲集《旅行者札记》(Album d'un Voyageur, S156) 中第六首诗篇(Psaume)用此旋律 (待续)。
注[1] 一说路德撷取其他作品做成,其中有,来自葛利果圣歌、法国香颂等 (见Glover, Raymond F., Editor, The Hymnal 1982 Companion, v. 3B, pp. 1281-1288)。不论如何现在圣诗都注明是路德之作品。
●林皙阳:美国长岛台湾教会(Long Island Taiwanese Church)牧师,李江却台语文教基金会董事长。业余音乐爱好者。
只训练却不上场
流浪者之歌
《弥赛亚》神剧的安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