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尼藏之心,高雄长庚尼泊尔医疗义诊团心得(上)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高雄长庚尼泊尔医疗义诊团队(相片提供/高雄长庚尼泊尔医疗义诊团)


以往听到尼泊尔,想到的便是深藏于山中的神秘国度,只知道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入口之一,是爬山人的梦想国度,却对那边的模样、特产及政经特色等,了解得非常浅薄。长久以来我一直很想参加跨国义诊团,终于盼到疫情结束,得到这次前往尼泊尔义诊的机会,很感谢长庚社福课补助此次出团的药物费用。

深藏山中的神秘国度

本次「尼藏之心」团队非常完整,包含:内科、外科、急诊科、儿科、一位中医师、六位牙医师(口腔外科、儿童牙科、家庭牙科、特需牙科等),以及护理师、药师、呼吸治疗师及牙医助理,还有一位随行摄影同仁。首次参加便是如此大阵仗的团队,既是安心,也甚惶恐,期望自己可以给予团队协助。出团前,尽管团长苏振泰医师发给我们不少资料,对于在当地会遇到哪些状况仍难以想像。

2023年10月7日从桃机起飞,前往尼泊尔的路程很长,在香港短暂转机后,仍有五个小时的航程。在加德满都落脚的第一晚,对尼泊尔的交通感到惊讶,行人走的路充满坑洞,马路上没有任何红绿灯,人们聚集在斑马线旁边,累积到一定人数便勇闯马路,落地的第二个小时就让我大开眼界。

隔日我们搭乘国内线飞往波卡拉,被告知因为风太大的缘故,国内线班机延迟。在熙来攘往的机场中等待,我观察着身边满是深肤色的人群,耳边尽是听不懂的语言。尼泊尔人穿着一般服饰,不忘搭配国帽和纱丽,许多人额上有着深红的朱砂,象徵神佛对他们的祝福印记,这是一个印度教与藏传佛教深深沁染的国度。

进入少数民族营地

抵达波卡拉后,我们便驱车赶往近山的少数民族营地,就是我们本次义诊的地点。我们的行李都被扛抬到小巴的车顶,用绳子五花大绑固定。前往营地有一段路非常颠簸,充满大小碎石与水坑,一旁是坍方的山壁,也许当时的降雨量已经超出该段路的负荷。

我们的义诊地点在营地中的一个诊疗站,当地宣教士夫妇已预备好午膳等待我们的到来,午餐后便是忙碌的准备工作。在疫情之前,「尼藏之心」医疗团已经到过当地有过两次义诊,经过三年疫情,当初放置在当地的器械情况令人堪忧。我们拆开满是蟑螂的纸箱后发现,幸好三台牙科行动器械只坏了一台。当我们架好机器和诊疗椅时,诊疗室的灯突然暗掉,才惊觉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不止于坏掉的机台、椅子,还有停电及机器停摆等突发状况。在一切设置完成后,我站在阳台往外望,远处的山景衬着飘扬的藏旗,一阵阵风吹拂过来,让身上的汗干了不少,我们也将所有忧虑交给上帝,相信神有他的预备。

第一天义诊

隔日早餐后,我们便匆匆赶至营地,从波卡拉的旅馆到营地的车程大约三、四十分钟左右。义诊九点开始,当我们抵达诊疗站的时候,已有民众在门口排队等候了。牙科的诊疗位置在诊疗站的二楼,内外儿科则在一楼,一楼门口的遮阳区域则是检伤区。经过检伤区记录血压和分类,病人手持纸本病历纸移动到各科。要看牙科的民众,则移动到二楼楼梯口的牙科检伤站,再分别分往口腔外科和一般牙科的房间候诊。

头一日牙科病人中,拔牙的比例较低,更多是接受一般牙科治疗的病人。当地病人对于拔牙都很犹豫,这代表人们医疗知识的上升,他们懂得牙齿的重要性,也更明白牙齿一旦拔除后,若没有补缀,随之而来的问题将会更多,让我们在治疗计画上,考虑更加周详。


诊疗椅设立过程。(相片提供/高雄长庚尼泊尔医疗义诊团)


遇到停电继续看诊

这次我们特地带去根管治疗的器械,让我们多一个治疗的选项,从第一天便派上用场。治疗过程中,停电果然再次造访,治疗机器安静下来的时候,忙碌炎热的诊间彷佛暂时放松片刻。从治疗中抬起头、喘口气,发现停电的时候特别能感受到尼泊尔的风。当地建筑很有趣,窗对着窗、门对着门,让风可以从前门吹到后门,是名符其实的穿堂风。庆幸本次的牙医助理萱萱经验丰富又仔细,特别准备不需光照的玻璃离子体填补材料、几支刮刀手器械和牙周刮刀,让我们在停电机器罢工之时,仍然可以手动继续赶工。

治疗过程中,询问病人是否会疼痛的时候,见到病人左右晃头,不由得再问一次,病人又晃晃脑袋,这才想起看诊地点在尼泊尔,而不是在台湾,他们的「是」是左右摆头,「否」则是摇头,而我们常看不懂他们的意思,回想起来真是好玩又有点好笑。感谢几位尼泊尔翻译的协助,让我们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可以更顺畅。当地年轻人的英语虽有口音,但远出乎我们意料地流畅,其中几位甚至和我们聊起韩剧和美剧,串流平台突然成了跨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第一天义诊结束,我们前去参观营地及周遭环境,走到营地后方的尼泊尔人聚居地。比起营地,这区域的生活条件更差,水沟在民宅前方,牲畜和居民的生活空间没有区隔,甚至有羊从墙面上的洞中探头出来。屋前的道路粗砺难行,走到半途有卡车迎面而来,行人完全没有空间可以避开,卡车只能先停下来,让我们从旁边的缝隙钻过去。不由得为自己在台湾的住居环境感谢神,我们是有福的!


牙科检伤站与尼泊尔翻译。(相片提供/高雄长庚尼泊尔医疗义诊团)


第二天义诊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们便赶至营地,这天就诊人数不论医科或牙科,都比第一天多上许多,牙科甚至从第一天的18人提高到75人。有一瞬间忙到想不起自己是在尼泊尔,还是在台湾。

若要形容义诊流程像什么,其实有点像交响乐曲,这科治疗结束便转到下一科继续治疗,病人在狭小的空间来去转诊,团员们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给予病人最多的服务。团队中有几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医师,包括:为我们检伤分流的谢礼兴医师、曾出团多次的徐维宏医师和定海神针般的口外杨昌学医师及经验丰富的牙医助手伙伴等。

看诊一开始先检伤分类、安排候诊,接着进到诊疗室,漱口、就座、开始治疗,每个小部分都有特别的撇步。例如:检伤分类时,一旦确定治疗项目,便依照不同项目给予病人不同颜色的纸卡,甚至若病人疼痛便画上星号,且依照病人的「愿望清单」将病人的治疗项目进行编号。接连三天,在所有人通力合作之下,让整个义诊流程进行地很流畅。(待续)




作者吴亭莹医师为高雄长庚纪念医院牙科主治医师。

本专栏与路加传道会网站合作。

【延伸阅读】:
不要浪费你的人生季节
生命的功课
上帝的企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