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乃毓 2018.06.03
图片提供/123RF
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之一,是有位很爱看书的母亲。
记忆中的童年,妈妈花了很多时间在看书,那是我很愉快的时刻。只要妈妈在看书,我就很安心,因为这表示―此时没有太烦恼的事困扰她或阻碍她看书;她不会有心思管我是否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只要不吵到她看书,我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看完一段或一篇时,她会放下书,把我当成知心好友,分享她的想法。
为了满足妈妈看书的胃口,我得充当「借书员」。每次她打听到镇上谁家有藏书,就会开始笼络我,好让我鼓起勇气去敲人家的门,顺利借到书。
「跑腿生涯」维系了好几年,从我还是文盲开始,就勤于借书还书。当时周遭的大人对我也是赞许的,他们认为我肯跑腿表示勤劳;敢跟不熟的大人开口借书表示勇气;又会记得哪本书该还给哪个人表示负责任;而且最厉害的是―虽不认字,却能认书,所以与书为伍却很少搞错,表示聪明。
这些肯定都使得我的童年过得比同侪更有自尊和自信。
但对我而言,帮妈妈去借书还书这件任务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可以自由的出去遛达,不一定非得大人带着才能出门,那种自由探索的兴奋至今犹存;即使找不到,回家还可以得到新的指示,让我尝试再找一次的挑战。
我可以跟陌生的大人自我介绍,学着礼貌应对,得到对方善意的回应,感受到「只要我需要,而且开口,总有人愿意帮我」的安心。
我可以依自己的速度或走或跑。对熟悉的路线,选择不同的走法,消耗体力,以免在家闯祸挨骂。
我盼望当我学会识字这项荣誉的本事,就可以跟这些大人一样,享受阅读的惬意,走入那个神奇的境界。
这些年跟很多人谈教育,常有无力感。最大的困难在于多数人认为的教育都是「大人的想要」,不是「孩子的需要」。以跑腿借书为例,美德、品格、才智是「应该教给孩子」的,但是孩子的「需要」得先被满足,他才能真正满足大人的想要;例如当年我最需要的包括:体能的锻炼、人际互动的练习、与人的互信(大人信任我不会将书本丢到水沟里)、自由探索、对阅读的向往、对未来的盼望。
什么是不太好的教育?就是把大人的想要放在孩子的需要之前,甚至取而代之。例如,将长大后自然会接触的学问「简化」给孩子。古典文学很重要,简化不是将难字除去、缩短句子段落,写成儿童版,那些内容根本不是孩子的需要;但如果让孩子体会接触文字的乐趣,从事他能力可及且有兴趣的阅读,长大后他应该会喜欢古典文学的。
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时候大人可以真的关心孩子的需要?
本专栏与《国际家庭更新协会》合作
【延伸阅读】:十个与孩子重要的对话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是神学家!
是谁,在糟蹋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