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守护者》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她/他们,不只是代号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每个服务的孩子,都拥有一个案号。

开头会是年份+当年第几案的数字。

她的开头是105,一名让我牵挂四年的孩子。

四年前,甫进安置的她愤世嫉俗,犹记当时第一次看见她,她辱骂着自己的家人就像是垃圾,整个人就像火球一样。第二次再见她,她一样是骂,但边骂边哭。后来才知道她童年过的辛苦――从小在情绪及肢体暴力的环境下长大,被骂着贱人和垃圾长大的她,想逃离家里,最终成为呼风唤雨的大姐头。她在传播和酒店行业生存,赚取所谓「能够为她带来安全感」的金钱,如此,她就不用每每在家人面前开口索取零用钱时,被羞辱、被质疑。

有时候,我觉得这些孩子,真的不是很需要钱,只是在索讨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爱与归属,一份简单的、宛如家人日常的摸头、拍拍与抱抱。但是许多孩子,无法从家里得到,最终只能跟客人讨抱抱。这些客人们不乏一些「干爹」,有些干爹们关心她们的需要,或许部分有期待以性来交换,但不可否认,也有些人是单纯予以关心及金钱援助。相比之下,家庭的功能自然黯然失色。而与家庭的伤害相比,酒店的场域相对而言,想喝多少酒、或跟哪些客人接触,反倒看似是孩子能够有较多自由选择的空间。(这边所说的看似,是因为完全自由选择的少之又少,许多酒店还是与集团挂勾,或是蕴含毒品的控制或强迫接客。抑或是成人的循循善诱,让少女/少男们脱离原先的生活圈,进到复杂的是非之地。)

四年来,我与105走过一些风雨,从她活蹦乱跳的擅离机构,以及某段时期家人的夺命连环扣,到她再次碰毒延长安置,捎来一封只有一句厌世话语的信件。(拆开时令我啼笑皆非,而且还用急件的邮票)。三年前还在信誓旦旦对我说任何人都无法阻碍她以后要做八大的决心,直到去年开始告诉我她好想回到单纯的学生时代。

四年后的今天,我看着她扎起了轻盈的马尾,化着淡妆,迎面朝着我开朗微笑。陪着她聊聊近况,告诉她我眼中的她,多麽特别与美丽,她眨眨眼问我她是真的很美丽吗?我笑笑说,是啊。

要她相信自己的美丽,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慢慢步行到学校,边乘着秋风边轻松的聊着天,进到校园的她已经走远,仍在远处挥着手。我看着她小小的身影,慢慢形成一个小小的黑点,学校的喧闹声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日常,钟声铛铛的响起,这样的日常,她却迟了多年。

「我爱你,姐。」后来她捎来了一封讯息。

讯息很简短,但是是这四年来,第一次听见她这样真情流露的表达(毕竟以前很常是愤慨激昂的,笑)。我看着手机萤幕,有种酸楚几尽夺眶而出。我不确定安置对她带来多少的改变,毕竟她的人生是属于她的人生,选择,也是她的选择。然而我开始可以感受到,因着学习感受到爱,使她也开始变得温柔。

我们不都是需要爱吗?因着曾经被爱着,而相信有爱人以及爱自己的能力。

在社政体系打滚久了,常会看见有些家庭不断在各个网络中重复循环与流转,集结家庭暴力、虐待、性侵、中辍、毒品等经验于一身的孩子不在少数,而到我们面前时,通常已经伤痕累累。后来发现,当我们聚焦想要解决问题的同时,其实更难真的解决问题,破掉的心,需要更多能量灌注,而不只是局限在叫他要准时回家、要稳定就学就业、要和家人修复关系、做爱时要记得戴套……要如何如何的种种规范中。很多时候,需要更长时间的陪伴与酝酿关系,允许孩子跌倒与闯荡,允许孩子知道与能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限制,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真实性吧。而当他们愿意将信任抛出,我们才有机会承接。

对我而言,这些孩子,不仅仅是代号,而是每年、每年,走过我的人生,一个个独特且真实存在的生命。

本专栏与励馨基金会 合作。

【延伸阅读】:
主日学孩子给我的宝贵礼物
风走过的路
死而复活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