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浅评台湾式的知识经济与相关的公共政策(上)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2~3年,国内不少管理学院及商学院人士,极力鼓吹知识经济,也发表自认是知识经济的论文,甚至配合政府演出许多发展知识经济的文宣、方案、政策。此外,一些公共行政系的政治博士和教育学程中心的教育博士,这类不太了解产业结构的人士,也发表时髦的知识经济中文论文。笔者曾提到一位国立大学的商学院院长,在电视上发表「将好吃、有乡土味的蚵仔面线,从夜市摊位升级至五星级饭店(以牡蛎面线)出售,这种增加附加价值之精神(或秘方)是一类知识经济。」之新学说[1]。假若这种台湾式的逻辑是正确的话,一位靠原始本能做生意的的阻街女郎,在租借及观看「国际级的教学录影带」后,将夜市水准的生意升级到五星级饭店来做,并且「日以继夜的拼经济」,这种自我投资上进的精神岂不是就符合台湾知识经济的模式?而可成为「实践知识经济的另类表率」!还有2003年初台北市招募三百七十名清洁工,这项就业机会有八千多人领表,其中不乏高学历人士前来争取,难道也是另一种知识经济的奇迹?发展知识经济似乎是国内的一项公共政策,若知识经济的理念,仅是增加附加价值和劳动市场找工作的民众要具备高学历,我们似乎不难达到好绩效。国内出现如此的新情况,难道是迈入知识经济的乌托邦境界或是已非常近鬼门关呢?知识经济果真是如此的愿景吗?对这项庞大的议题,笔者借此园地,从产学角度与部份现象做些评论。


知识经济是无形资产主导的经济


企业的资产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或广义的智慧财产)。厂房、设备、原物料支出是有形资产,秘方、品牌、客户的忠诚度、行销通路、人才与研发投资、专利等等属无形资产。专利是无形资产中比较具体的项目。从科技产业史可知,专利制度之产生是重大发明(如电灯泡、阿斯匹灵等等)下的必然产物,专利更是让垂直整合的企业能够产生的一重要原因。华人社会对专利认知之不足,其实已暗示,长期以来华人社会缺乏重大发明和垂直整合的企业[2]。然而,这些先天不足之处,甚少有国人花工夫深入探讨,反以文化因素这种「马虎学说」略过。此外,政府的教育投资、法规、制度、政策执行能力,也可以厚植社会整体的无形资产,而这种无形资产在国内却常被忽视[3]


智慧财产的价值与管理是知识经济里的关键议题,这议题影响相关的科技、产业公共政策。欧美科技先进国家的学者(甚至公司),在智慧财产上的研究极早,也发表不少文献。例如瑞典Chalmers大学工业管理学教授Granstrand,把科技先进国家的专利当成博士论文研究题目。尔后,他继续投入更广泛的智慧财产研究,1999年他撰写一本以专利管理议题为经纬的论述智慧财产着作[4]。大学是本土化与国际化联姻的结晶。知识产业里有许多非常专业的工作,研究人员不但需要对本土的素材有相当的了解,同时也要对国际的素材与展望有相当的认识,否则可能沦落至「画龙点睛」之虞。在书里,Granstrand教授提供读者美国、欧洲、日本的专利历史背景、管理,也提供瑞典及一些跨国大公司的智慧财产的策略和案例。从这些历史与影响,他详尽剖析科技先进国的智慧财产管理和布局。虽然书中内容着墨在日本的比重甚高,但整体的架构仍不失全球观,这也是世界各大学图书馆有高度收藏兴趣的典型书籍。


表一是Granstrand教授书中汇整出1997年世界十大最高智慧财产的公司,其中,唯一的非科技公司是贩卖糖加水碳酸饮料的可口可乐公司,但,该公司以营业机密的方式,将可乐秘方成功地保护逾一百年。表一最后一项是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的比例,这比例较研发支出和总销售比例,更加能够反应出一公司的智慧型程度。这种计算方法是日本着名的科技政策学者儿玉文雄,分析日本科技公司的科技典范转移所采用的方法,故又被称为儿玉比例(Kodama Ratio)。几乎没有硬体设备支出可言的微软公司,它的儿玉比例远高于其它公司,其结果并不令人讶异。两家制药公司的儿玉比例仅次微软,而瑞士诺华的儿玉比例又高出美国默克制药1.06倍,这是因为前者的核心事业比后者更集中于医药领域。两家石油公司的儿玉比例最低,这结果也是意料中之事。


                         表一: 1997年世界十大最高智慧财产的公司(单位:百万美元)


市值

公司

智慧财产

儿玉比例

市值

公司

智慧财产

儿玉比例

1

美国奇异

188,310

0.23

6

美国英特尔

131,543

0.52

2

荷英海湾石油

114,363

0.06

7

日本电话电报

103,071

0.11

3

美国微软

148,833

3.86

8

美国默克制药

108,143

1.16

4

美国爱克森石油

114,310

0.07

9

日本丰田汽车

70,804

0.68

5

美国可口可乐

143,977

10

瑞士诺华制药

82,036

2.40


 200334日前政治大学校长郑丁旺、商学院院长吴思华、资策会、工研院等人士,召开「中华无形资产鉴价协会」筹备会议,5日向内政部送件提出「中华产业技术鉴价协会」申请。成立协会的宗旨是,要制定台湾无形资产鉴价制度、建立专业人员认证制度、培育人才、推动国际性相关组织资讯等。该协会计画另邀请大学校长、工研院长院长等等加入。台湾学术界不断的成立各种协会和举办所谓的学术研讨会,但,所谓的知识经济权威、专家和领航家,为什么仍不会先做出前述品质的智慧财产研究?反而不时标榜丰硕的人脉关系,这难道是台湾迈入知识经济或智值经济必经之途?


主从关系的代工生产不利台湾知识经济的远景


台商的经商锐变能力与创业家精神是奥运金牌水准[5]。但,在智慧财产的保护和管理,国际形象甚差。台商在国内外恶性挖角,造成厂商竞争力的下滑和研发士气低落,更付出巨额的智慧财产费用给先进国家。这些经年累月的事实,难道不是暗示台商公司的总资产中无形资产比重极度偏低吗?产业界、政府、媒体一再宣称我们的专长在制造,租税优惠政策使得台湾由劳力密集产业升级至「技术生产业」,可是长期依赖低毛利率、大量、快速的主从关系代工业,如何有可能产生真正好的专利[1]?如何会加强公司的人才资源上的投资?一家进入2002年美国《商业周刊》前一百名的台湾公司的总经理,「能用专科学历就不用大学学历」的用人哲学,早已盛传业界。若以无形资产的价值来衡量,除了从业人员的学历有些差别外,我们的技术生产业和传统产业有什么差别?


台商的锐变能力与创业家精神被歌颂。但,《中时晚报》200334日一则「下一个NB?」社评,戳破了主从关系的代工行业是高价值的知识经济。这社评指出,最近台湾电脑产业发生了两件与竞标有关的重大事件。第一则竞标故事是华宇电脑刚刚拒绝了新惠普的大笔NB订单,最重要的理由是新惠普所要求的单价实在太低了代工条件苛到令人窒息,但台湾业者人在屋檐下,又能如何?你不接单,同业还立刻抢走呢。第二则故事是戴尔电脑日前进行网上竞标,台湾业者杀红了眼,千亿王国的资讯业界最新盟主亲自坐镇投标,大家一起勒紧裤带,美其名为弹性与灵活,其实是慢性自杀。整个产业规模在十三年内成长了三百倍,而今只有2%的毛利,前述之NB竞标血泪史,恐怕依然会在手机通讯产业出现,难道――这就是台湾产业的宿命?


相反的,《天下》杂志200071日、15日两期的封面话题,分别以「现代成吉思汗」、「现代孔明」,赞美那些游走于低生产力、低法规保障的地区,才能获得更进一步发展的台商。成吉思汗、孔明轮回转世再投胎于台湾,怎么从不可一世之尊位,沦落至从属关系的角色?台商的「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营运模式,几乎是建立在大陆的外汇管制上,而不是建立在自己坚实的专属科技和无形资产上。与其说是台商善于利用全球资源,还不如形容台商是掮客,善于在矛盾下赚机会钱。主从关系代工生产的模式,其中致胜的要素是,难以有效保护的秘方和政府的低税(免税)利多。「这种日以继夜的拼经济精神,不会有效的增加儿玉比例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是知识经济的真精神」,甚至伤害台湾经济的永续发展。国内一些企管策略大师、权威级人士不断高唱,台商要提升附加价值,要在(主从关系)价值链里再设法多赚一点,要更加做好「全球快递出货」的后勤业务,要为台湾式的知识经济拼命!然而,他(她)们岂不是害怕天国的门太早被关上,故献出需要更往前冲的妙计吗?这些唱法岂不是让厂商愈陷愈深,也间接唱衰台湾的知识经济的远景吗?


(未完)

【延伸阅读】:
阅读经济散文
孩子,我希望你更健康
有声书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