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文昌 2013.05.05
笔者自从大学时期选修「性教育」,101 年开始担任台北市性平会委员,参与委员会及相关会议,希望以这篇文章分享几个问题与思考。
性别到底有几种?
性别平等教育法(以下简称性平法)对「性别平等教育」之定义为「以教育方式教导尊重多元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 促进性别地位之实质平等」,有人引用其中「尊重『多元性别』差异」一词提出「多元性别」一词,令人产生「性别到底有多少种?」的疑问。兹将相关专有名词说明如下:
(一)性别(生理性别sex):女性、男性(一般由性染色体是XX 或XY 决定)。
(二)性别认同( 心理性别gender identity):跨性别(男变女、女变男,部分进行变性手术成为变性人)
(三)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一个人在爱恋或情欲关系上的对象是同性、异性或是双性(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
(四)性别气质(社会性别):外显气质符合传统女性或男性特质(Sissy,Tomboy)。
所以没有多元「性别」,只有多元「性取向」、「性别气质」。但「多元性别」一词,却容易让人误以为性别有很多种。
试问,若性别有很多种,性平法第16 条「学校之考绩委员会、申诉评议委员会、教师评审委员会…教师申诉评议委员会之组成,任一『性别』委员应占委员总数三分之一以上。」该如何执行?
性别平等教育包含「性教育」?
依性平法:「国民中小学…每学期应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相关课程或活动至少四小时。」另依性平法施行细则:「性别平等教育相关课程,应涵盖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课程」。
「性教育」依照师大晏涵文教授之定义,是一种「发扬人性、支持美满家庭生活,并对自己性行为负责任的教育,其内涵包括性生理、心理、社会等层面,目的是要学习成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教育,所以可称为『品格教育』或『人性教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
讽刺的是,在目前国中小九年一贯课纲当中的「健康教育」已包含情感教育、性生理、性心理及对不同性别、多元性取向、性别特质之认识与尊重;但依据教育部统计,100 年全国国民中学却仅有11% 合格师资进行健教教学,在合格师资尚严重不足之际,欲以性平法细则规范国中小每学期实施四小时含括「性教育」的「性别平等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叠床架屋。
同志教育怎么教
「同志」一词在国内几乎已成为「同性恋者」的代名词,然而依据教育部出版的「认识同志教育资源手册」,「同志」包括女同性恋(Lesbian)、男同性恋(Gay)、双性恋(Bisexual)、跨性别(Transgender)、直同志(Tonzhi-friendly Straight, 对同志社群友善的,并愿意成为同志社群一员的异性恋)、酷儿(Queer,泛指受异性恋霸权的性体制所压迫的性与性别边缘的,且接纳自己与别人的差异的人)、不确定自己性倾向或不需要明确性别定位(Questioning)身份者共七种。
「我们无法以标准化的工具来判定一个人是否为同志,而以个人自我认同自己是同志的一份子,就是同志。」「同志是一种政治的认同、族群的认同,成为一种对同性爱好者的集体号召。」(注一)这样的说法不禁让人质疑「认识同志」、「同志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透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与社会大众自我认同自己是「同志」的一份子?试问,这是教育?还是社会运动呢?
实际上,「尊重」是一种品格,关键在于对不同于主流文化者的「包容」,也在于成长过程当中透过挫折与犯错所学习到的「谦卑」与「同理」,并非透过知识的教导可以学会。一个人不需要熟悉台湾各个原住民族的名称与特质,才能学会「尊重」原住民;相反地,熟悉法律条文也绝不代表就会更守法;学会「尊重」就会以谦卑、包容善待各种弱势者,自然也包含性少数。
「安全性行为」不安全
「安全性行为」的原文是safer sex behavior,应翻译为「较安全性行为」才正确,在医学统计上正确使用保险套仍然有15%的怀孕机率(注二),亦无法完全免于性病的感染威胁。以爱滋病为例,依据去年疾管局统计(注三),本国籍爱滋感染者于已查明感染途径的2104 个案(另有120 例未查明)当中,有2022 个案(96%) 是经由性行为感染(同性1485 例,异性304 例,双性233 例,共用针头81 例,母子垂直感染1 例)。
依据国民健康局及妇产科医学会建议,最有效避免怀孕及防止性病感染第一就是「禁欲」,第二是「单一性伴侣」,第三才是「使用保险套」(安全性行为)。一味宣导「安全性行为」却缺乏教导未成年怀孕及感染性病的对身心的伤害与后遗症,就等于告诉青少年「戴安全帽就不会出车祸」,是片面、不完整的教导,将陷他们于高度感染风险之中。
兼顾健康教育与人权
性别平等教育由「人权」角度出发,旨在消除对于不同性别、性取向与性别气质的歧视,维护其人格尊严,绝对有其重要性,但以「保护儿童青少年」、「促进身心健康」为出发点的「健康教育」(性教育)仍是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两者如何兼顾、取得平衡点,正考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
(注:本文作者为台北市教师会副理事长、台北市性平会委员)
注一:引用自「认识同志教育资源手册」第20 页,教育部编印
注二:台湾妇产科医学会网站「青少女(年) 避孕指引」
注三:疾病管制局网站「爱滋病统计资料」「101 年统计月报」
及早和孩子谈性
揭开一般性教育忽略的部分
别让性解放绑架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