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道维 2015.09.27
今年一开学就爆出台湾大学有上百名新生一注册就休学,甚至有整批被补习班带走准备重考的消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休学的新生中发现以推甄入学的人数还略多于指考入学者。这与教育部过去长期累积的数据显示各校(包括台大)指考入学的学生休退学率都高于甄试生许多的情形相反。
解释这个现象的一种说法是「学生面试时的学习兴趣是假装的」,因而有声音呼吁减少甄试的比例。但这可能只是台大特殊的情况而非其他学校的主要问题。
以清大来说,今年录取的新生中甄试入学的休学率约4%,指考入学约8.5%,并未发现特别比往年多(且都维持两倍以上的差距)。如果连全国甄试比例最高的学校都如此,似乎可以合理推论其他学校也未有太大的变化。
反过来,我们可以注意到台大今年度甄试入学的比例也超过五成,与新生中休学的比例类似,显示出其甄试学生并未比较「忠诚」(与其他学校不同)。若再考虑到台大各系所的录取分数几乎都是同领域各校中最高的,因而此现象可能的解释是:这些原来申请上台大的优秀同学其实更想读台大其他的热门科系,即使没申请到也不愿到其他学校就读。但是因为校内转系很不容易,加上台大的指考入学比例也比其他顶大高,所以在一些补习班的怂恿下,宁愿再花一年的青春重考,结果又阻挡了下一届的学生。
其实这可能就是「选校不选系」的结果,使学生与学校徒然浪费许多时间与资源。
所以我们不需要因为这单一事件否定甄试入学的整体意义与价值,而是应该从积极面来看,似乎台大内部各科系互转可以更有弹性;或是仿效其他学校成立不分系或学院学士班;或是干脆减少甄试的名额。其中有些也许已经作了,有些可以再努力。
就整体的社会而言,我们也应该更多反省学子对于热门科系或顶尖大学的盲目追求,不应变质为功利主义的态度。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少走些冤枉路,更早了解自己的兴趣方向,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在大学中发展完整的人格并有跨领域的学习,那才是对我们下一代最好的预备。
图片提供/123RF
大学生的忧虑不是钱
为什么欧洲难民问题如此严重
留下什么品牌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