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超睿 2015.12.20
距离总统大选,已逐渐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台湾的基督徒所信的是同一位神,读的是一样的圣经,但基于自己的政治立场,支持不同的政党。面对「政治」这个敏感的课题,基督徒要如何面对?
有一种可能是,消极地面对。到了投票那天,或投票或不投票,反正身为一个市井小民,根本无力改变社会。不如将时间投注在传福音,多抢救几个人的灵魂。大概非得等到耶稣再来,世上才会有公义,在那之前基督徒实在是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必」做。
第二种可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去支持特定的候选人。有时我们相信自己的判断都有圣经根据,但说得直接一些,对于两岸关系、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等议题,圣经并没有提供我们直截了当的答案。支持某一个主张、某项政策、某个政党,很难说是一定违背了圣经或是不道德。基督徒必须承认自己对这些议题的看法通常来自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民主社会里,基督徒基于公民的身分可以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在另一方面也必须学习在政治立场上有所宽容,并且在承认差异与多元的前提下鼓励对话、凝聚共识。
台湾这些年来受到政客与政论节目名嘴的影响,只问蓝绿不问是非的情况可说是越来越严重,两极化的对立与观念不断地被强调,选民比以往更加无法理性地思考与评估。在以往总统大选期间,我们会看到许多激情的场合,最后的投票率冲到百分七十五到八十的超高数字(美国总统大选的投票率大多只有百分之五十几)。但这种选举的激情,对于台湾民主的深化,不见得有正面的帮助。
在政治学的理论里有提到理想的政治文化,就是中庸之道的政治文化,一个民主国家的公民不会过度热情,也不会太过冷漠。以西方民主先进国家为例,大选的投票率不高,但人民平常积极参与各式各样的社会团体,并且参与学校、社区的决策。我们应该提倡的是,民主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对社会的关怀,而不只是投票而已。
今天台湾的基督徒对政治所应该抱持的就是这种态度,既不冷漠,也不要过份激情,要省察自己是否失衡,秉持自己的信仰良心在社会里作光作盐。
论「牧职」在现代政治参与中的角色
阅读沃德《世界与教会—作门徒的政治》来看选举
基督为首,天下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