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吉罗德・比尔克斯(Gerald M. Bilkes) 2024.12.15
图片提供/123RF
■ 翻译 | 孙岱君
《以斯拉记》1章1至4节
他呼召了
居鲁士王的诏书呼召主的百姓表明自己的身份:「在你们中间谁是他的子民?」(3节,注1)想像一下,居鲁士王的钦差大臣在公共广场宣读诏书,或在整个地区的城门上张贴诏书,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想像一下,人们传扬这样的话:「你能相信吗?国王在寻找称自己按耶和华的名被召的百姓!」有那么一阵子,居鲁士王仿佛是耶和华的代言人了,呼召流落异邦的百姓回家。
神的百姓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下被呼召回故土的呢?明白这一点很重要。他们被掳到异邦,并非由于某种政治上的动荡,而是他们自己逆悖神招致的惩罚。神按照圣约对他们所犯的罪进行了惩戒——律法的咒诅和先知所预言的审判临到了他们。要记得,早已有人预先警告过他们!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人是自己选择走上流亡之路的,正如基督所讲的比喻里那个浪子。他们那反覆无常的心已经被周围列邦的偶像搅得混乱不堪。他们受这样的惩罚是再合适不过了!他们追随异邦的神,就把自己带到异邦的土地上——没有任何一位异邦的神能拯救他们脱离流亡异邦的境地。只有他们自己的神能。
在被掳的人中,有人明白这一点。比如,但以理的祷告就表明他知道百姓受惩罚是由于他们的罪。他承认:
……也没有听从耶和华我们神的话,没有遵行他藉仆人众先知向我们所陈明的律法。以色列众人都犯了你的律法,偏行,不听从你的话。因此,在你仆人摩西律法上所写的咒诅和誓言,都倾在我们身上,因我们得罪了神。(但9∶10-11)
另一个例子是尼希米,他也承认:
我们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恶,没有遵守你藉着仆人摩西所吩咐的诫命、律例、典章。求你纪念所吩咐你仆人摩西的话说:「你们若犯罪,我就把你们分散在万民中;但你们若归向我,谨守遵行我的诫命,你们被赶散的人虽在天涯,我也必从那里将他们招聚回来,带到我所选择立为我名的居所。」(尼1∶7-9)
但以理和尼希米有悔改的心意,像他们这样的人见了居鲁士王发出的诏书一定加倍感恩。这个好消息所体现的神的信实太明显了!他们终于有机会逃离他们为自己招致的惩罚。他们的神是多么守约啊!
其他犹太人却不这么看。他们已经融入了周围的异邦文化,并乐在其中。他们认为在巴比伦生活也算不得是受奴役。他们无意回应居鲁士王的呼召:「在你们中间谁是他的子民?」(3节)正当许多犹太人准备收拾行囊走上归途的时候,他们却被某种东西羁绊着。
如今,许多人听闻福音之后不也是这样回应吗?他们或许听到,他们在罪的捆绑之中,需要悔改。他们或许也听到,神出于恩典赐下福音的应许。然而,一到晚上,他们仍过着与往日无异的日子。他们不靠任何人也还过得去,因而对神的呼召无动于衷。守约的神赐下爱,他们却不为所动,他们仍心甘情愿地留在罪和死的捆绑之中。
他拉出百姓
神使用居鲁士王来把这些浪子般的百姓拉回家。居鲁士王的诏书上说「愿神与这人同在」(3节),真奇妙,他竟然会这样说。对于即将回到主这里的浪子般的百姓,神仍是他们的神,他仍然与他们同在,这简直就是神迹。他们知道他们不配,但真正的悔改总是会伴随一些「对神恩典的理解」。《威斯敏斯德大教理问答》说得好:
悔改得生是一种神所赐的与救恩相伴的属灵品德,是圣灵和真道在罪人的心中做成的,由此,罪人不只意识到罪的危险性,同时也认识到罪的污秽和丑陋,领悟到神在基督里对悔改者的怜悯,并因此为自己的罪忧伤难过,并产生恨恶之情,从而转离一切罪,归向上帝,并立定心志,竭力以新的顺服,在各个方面与主同行。(表示强调的黑体由作者所加,注2)
请留意居鲁士王诏书的下一句话:「愿神与他同在,让他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去。」(3节,表示强调的黑体由作者所加,注3)这里的动词在希伯来原文中是很具体的,它的意思是「上去」,通常是描述去敬拜,区别于表达「下去」或「向前去」的动词。换句话说,居鲁士是在暗指这次的回乡之旅有着某种神圣的意味。犹太人被掳到异邦是他们历史上的低谷,而今神要把他们从被掳的深渊中拉出来。
他使用百姓
此时,犹大全地、耶路撒冷城和圣殿满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圣殿已然是断垣残壁,石头被丢在尘土中。这片土地正值毁弃的严冬。然而,那些即将回归的浪子却爱这些石头。他们的心被这里的尘土所吸引(见诗102∶14)。他们见主的圣殿荒凉,就起意重修圣殿,希望昔日的荣光再现。尽管主的院宇被毁,但他们仍然宁愿在这里住一日,也不愿在巴比伦住千日。他们以在主的圣殿中服侍主为乐,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和宇宙的神在一起。神把他的百姓召聚回来,随即就把这班被掳之人转变成建设者。此时,居鲁士王已在诏书中陈明他会为他们供应建筑所需的一切——金、银、财物、牲畜和甘心献上的礼物(4节)。这也有神的话语印证。以赛亚曾预言说:「你们必吃用列国的财物,因得他们的荣耀自夸。」(赛61∶6;也见60∶15-17)
如今也是这样,无论何时,只要神出于恩典工作,他就会用基督的灵释放那些被罪掳去的人。他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家中,预备好他们所需的一切。他的应许都应验了。的确,他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
讨论问题:
1. 读一下记载在《以赛亚书》44章24至28节主的应许。主如何在《以斯拉记》第1章中成就这个应许?
2. 主必实现所应许的,通常在这种时候,我们倒觉得吃惊了。这反映着我们怎样的状态?
3. 若没有领悟到神的怜悯,就不会有真正的悔改,为什么?
4. 圣经把居鲁士说成是主的仆人。而我们知道,基督才是主首要的完美仆人。他赢得最伟大的胜利之后,也曾向他的百姓宣布一道诏书,记载于《马太福音》28章18至20节。试说明居鲁士的诏书和基督的诏书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5. 在《以斯拉记》第1章里,居鲁士承认耶和华已将天下万国赐给他(2节)。把这个说法和《启示录》11章15节对比一下。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意味着我们该如何调整世界观?
6. 在以斯拉的时代,走上回耶路撒冷的旅程并不容易。这样的人一定要敢于与众不同,也要不怕危险。我们悔改的旅程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试加以说明。
1. 译者注:中文和合本译作:「在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
2. 译者注:取自王志勇牧师的译本,略有调整。
3. 译者注:中文和合本译作:「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愿神与这人同在。」
※本文为吉罗德・比尔克斯(Gerald M. Bilkes)所着《怀想归途》(Memoirs of the Way Home)第一章。
本专栏与仰望基督教资源书房合作。
【延伸阅读】:是神采取主动 ▪ 上
怀想归途
努力尽本分——照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