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敏雄 2015.09.27
●以「向下虚己」取代「向上竞争」
最近被H. Nouwen的小书《向下的移动》深深吸引,从这本小书,我得到很大的安慰与力量!Nouwen在书中提到:当代世界通常将竞争获胜视为「向上的提升」,不仅升学和就业如此,就连「爱」也必须透过赢得才能享有。
当然,一个人或团体追求成长与发展绝对不是错,问题在于:这种「向上的提升」是让少数人垄断多数财富、权力、声望,还是让更多人一同分享有限资源,进而趋于平等?人对于财富、权力和声望的欲望,有没有饱足的一天?
所以,Nouwen提出「向下的移动」的概念:他期许人们努力跳脱主流世界竞夺财富、权力、声望的「向上」追逐赛;改从基督信仰「道成肉身」的精神「放下」自己的虚荣,以「爱」取代「竞争」或「控制」;甚至能为了建立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允许自己忍受一些伤痛。
●以「被爱」的角度建立世界观
这种「向下的移动」在教育现场的实践,就是P. Palmer所说:从「被爱」的角度建立世界观,以及「教学的勇气」。因为很多老师遇到教学困境时,都会归因于学问不够、教学技巧不佳,或对学生了解不足。但是在Palmer眼中,老师是否清楚自己的人格特质才是核心关键。
唯有老师能勇敢面对、认识最真实的自己,才可能与学生建立真诚关系,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并以自己与学生的经验为教材,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进而引发「共鸣」。由此来看【教学就是一种沟通】,教学的哲学也就是一种人生哲学。这样的「教学」能让师生们的「求知」成为「去爱」的具体行动,能让差异的个人或群体能进入、认识、包容彼此的世界。
当然,差异相遇的「教学」必然会引发不适,甚至让人感到恐惧;但是老师和学生都必需学习与这些恐惧相处,因为唯有甘冒风险的尝试,「爱与和解」的梦想才能实现。「害怕」代表自己的「希望」还存活着;「否定恐惧」,就是宣告自己的梦想已经亡故。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一位乡下的国小老师
用话语塑造孩子
成功儿童主日学的整体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