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民》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与传道者下棋的魔女:从《魔女搵老衬》看传道书的人生智慧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魔鬼是撒谎者,我们当然不能期望他告诉你甚么真理;但与魔鬼角力的经验,却可能叫我们洞明人生智慧。

绝少人跟魔鬼有形有体地交过手,不过从《魔女搵老衬》(Bedazzled, 2000)这出通俗的荷里活喜剧里,一个类似浮士德向魔鬼出卖灵魂的故事,却让我们反省到不少跟传道书相通的人生智慧。

电车男的愿望之旅

艾略特是个只会说「烂gag」(sick jokes)的「电车男」,在大公司当小职员,不受同事欢迎。他暗恋女同事爱丽森四年,但对方连他是啥都记不起。艾略特说:「上帝,我愿意为她付出一切。」于是红衣魔女相中了他,要以七个愿望交换他的灵魂。

艾略特的第二个愿望――他后来才知道刚认识魔女时喝可乐、吃巨无霸的「愿望」原来已被计算在内――是成为有权有势的有钱佬,娶爱丽森为妻。想不到的是,他竟成了哥伦比亚大毒枭,而妻子对他恨之入骨,公然与人有染。艾略特更被手下背叛追杀,幸好及时取消愿望。

搞甚么鬼?艾略特说。魔女解释道:金钱是万恶之首嘛,而且你只说要娶她,没说过要她爱你。于是他们深入爱丽森的闺房,偷看她的日记,发现她最喜欢感性的男人。艾略特决意成为最感性的男人,得到爱丽森的爱。怎料爱丽森不久就嫌弃他,找了个粗粗鲁鲁的男人上床去也。

你在搞破坏!艾略特大发脾气,魔女露出一副可怜相:「你知道我并不完美。每次我想帮人,别人就把我当作上帝。」想到爱丽森也搞不清自己要甚么,艾略特的第三个愿意望是成为一个身材健硕的运动员,有钱又得人喜欢。

麻烦的事又出现,艾略特虽然四肢发达,但头脑简单,讲话无聊兼白痴。更糟糕的是,他那话儿小得很,爱丽森马上找藉口跑了。艾略特继续许愿,成了个能言善辩、博学风趣、英俊、有钱的名作家,性方面更一级棒。虽然愿望愈来愈仔细,但人算不如鬼算,临门一脚,他竟发现自己是个同性恋者!

算了,经历种种,艾略特只想为人类做点事,当个伟人――好让爱丽森尊敬他。于是,他当了林肯总统,而且直接去到遇刺的那一晚!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取消愿望。

他仔细思量,还遇上天使提醒他灵魂是不能贩售的,因为灵魂属于上帝。艾略特知道魔女不可能给他想要的东西,就拒绝再许任何愿望。但魔女怎会放过他?再许一个愿望,他的灵魂就属于她了。于是她化身巨大的恶魔,在烈火中怒吼。情急之下,艾略特许下最后的愿望:他只想爱丽森永远快乐!

一切回复正常――原来只须许下一个无私的愿望,跟魔女的合约就会中止。艾略特重获新生,回归起点。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爱丽森没有喜欢他,他只是安分守己地生活,也不再为求讨好同事而说出适得其反的「烂gag」。不久,他交上女朋友,由饰演爱丽森的同一位演员扮演。故事就此结束。

人生是趟辩证之旅

人生只能活一次,死成了每个人的界线(传三19–20 ),迫使我们思考人生,好好活出这一生。然而人生太短,人类太多,我怎知现在的人生已经很好?而且我们习惯放大自己的困难和别人的优势,所以老婆是人家的好,同一份报纸在别人手上也比在自己手上好看。大多数人对现状都不满,矮的想长高,高的想变美,美的想有知识,有知识的想发达,发达的想有权势,有权势的想长寿,长寿的不想死,不死的想去死 ――永不餍足却又悔不当初!

人生是个辩证过程,成长就是不断地提出假设与作出修正。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我们大概都不是第一类人,并竭力避免成为第四类人,这两类人都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我以为旧约传道书的传道者属第三类,他以他丰富的人生体验,以他困后所学来勉励我们成为学而知之者,少吃一点苦头。这并非低贬传道者,因为学问常是从困难而生的,没有人从困难里生出学问来,学而知之者又从哪里学习呢?

《魔女搵老衬》也是一趟人生辩证,故事有意无意地作出一些有趣的对比,譬如说:
运动员讲话没有内涵,但艾略特当初也是「烂gag王」。
爱丽森不知道自己要怎样的男人,但艾略特又知道自己要怎样的人生吗?

魔女曾跟艾略特说:「没有人许愿许得好。」是的,许愿真的不容易,因为现实太多变数。无疑,智慧比愚昧、勇力好(传二13 ,九16a ),艾略特其实一直在进步中,连魔女也称赞他所许的愿愈来愈好;但你怎会想到,恶贯满盈的大毒枭和名垂青史的林肯总统,结果都是遭人杀害(传二15–16 ,八14a )?走了一圈(他正式所许的头尾愿望),结局还是一样,懂得许愿又如何?

无法筹算的人生

《魔女搵老衬》告诉我们,人生是无法筹算的。当然,你或许认为艾略特所许的愿太儿戏,换了是你,一定机关算尽,万无一失。但人真的可以有那样的心思吗?更重要的是,世事怎会轻易遂我所愿?

2009年7月25日,英国一批顶尖经济学家在致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信中这样写道:「抱歉,女王陛下,我们没能预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

事缘前一年底女王访问伦敦经济学院,当时有经济学家运用图表和数字,向她解释了2008世界金融危机是如何发生的,说得头头是道。女王听完后,随口问了一句∶「为何当初没人注意到?」他们愣住了。经过半年多的反思和斟酌之后,终于给出一个正式而慎重的回答,信中还说到:「总之,没能预测出这次危机的时间、幅度和严重性是许多智慧人士的集体失误,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上的学者,人们都没能将系统性风险视作一个整体。」

我们大概会认为这群经济学家表现出谦逊与责任心,但有博客以〈向女王道歉背后隐藏的自大〉为题,写下意味深长的文章。这位博客指出,道歉所暗设的前提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已经为经济学家预见经济危机提供了足够的知识和分析工具,如果恰当运用它,人们便应该预见到「危机的时间、幅度和严重性」,而这一次经济学家们没有预见到,只能归结于他们的能力不足或缺乏审慎……」

博客进一步说:「[这]表明了经济学界普遍存在的理性自大。事实上,至少以目前的知识水准、模型建构能力和资料获取与处理能力而言,经济学家远远不能可信的预测到经济周期的时间、走向和幅度,历史上也从未有过任何理论和模型能作出这样的预测。」

回顾历史,这位博客所言甚是,施永青先生说过一句精警的话:「股市升得多快,都不及它跌得快。」每次金融海啸,都在向这类经济学人大泼冷水, 可惜事后,大家又继续夸夸其谈,并没有学会谦卑。然而正如传道书在三章11节 指出,虽然人渴望得知关乎人生整幅图画的意识,但其实他们根本无法参透。人生不由人所定,凡事都在人掌管以外。

生命因虚空而实在

艾略特看出人生的祸患无常、缺憾常存(传九11–12 );传道者却同时指出,即使没有祸患,追寻智慧、享乐、财富的结果,也是叫人感到虚空(传一17–18 ,二10–11 ,五10–11 )。 日光之下,高处不胜寒。纵然你生当盛世,又一世好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最终仍会感到一切如过眼云烟,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毫无益处。

这样看人生,岂不是很虚无?虽然传道书有七段鼓励人「享受生命」的经文, 但这会不会让人流于醉生梦死的荒唐行事?

天使启迪艾略特的话,同样能启迪我们:「灵魂无法出售,灵魂属于上帝。」我们无法透过出卖灵魂来获得幸福,因为魔鬼买不起灵魂;我们也无法向上帝贩售灵魂,因为灵魂本属他。然而,既然相信上帝存在,我们不应该活得喜乐和踏实吗?道理不难明,如果上帝存在,我们可以想像有人会比上帝更公义和慈爱吗?当然不可能!世界与世人都属上帝,他既慈爱,自然乐于赐予;他既公义,自然会审判世人;我们只须存着敬畏他的心而生活就可以。

传道书表面上充满自相矛盾的信息:一、既说祸福无定(八10–12a、14),又说上帝必审判(三17,七17,十一9b);二、既说死比活好(二17,四2),又说活比死好(九1–6);三、既说智慧虚空(一17–18,二15–16),又说智慧有益(七11–12、19;九17–18);四、既说喜乐虚空(二1–2),又说应当喜乐(二24–26,五19,八15、十一9a);五、既说劳碌虚空(一14,二11、18,四4、6),又说享受劳碌得来的好处是美事(五18);六、既说女人都坏(七27–28),又说要跟所爱的妻子快活度日(九9)。 其实这些矛盾,不难在辩证中得到和谐(以下讨论加上个人诠释):

一、世间祸福虽然无定,但上帝终必审判,所以行善去恶仍有意义;二、若缺乏人间智慧,死比生好;若有人间智慧,生比死好;三、若明白人间智慧的界限,智慧就于人有益;四、欲望无限,永不餍足;知足,就能常乐;五、人间事工没有永恒价值,不必执着,但其过程和结果,仍是可喜的;六、人皆有限,能承受对方的不理想,就能相爱,快活度日。

纵然凡事虚空,但我们还是可以选择在日光之下相对较优胜的道路,并享受它。人生虽然有许多不如意的事,但在它们临到前,我们何妨快快乐乐地享受我们劳碌中的分(五18)。人生的无奈跟人生的喜乐之间,并非不相融。

如此说来,艾略特最后的愿望,原来甚具智慧,因为你不能为你所爱的人筹算甚么,你只能祝愿她幸福;如果上帝存在,这可能已是最积极的做法。

结论:今世之子的聪明

毕竟《魔女搵老衬》是出商业电影而非宗教电影,故事最后安排魔女跟艾略特成了好友,艾略特更视她为知己。这当然有违传统的基督教教导,不过这也是一桩吊诡的事:商业电影为了哗众取宠,常常安排一些有违信仰的情节;不过商业电影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包括灵性的需求――,又往往能说出比宗教人士更具启发性的信仰内容。「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路十六8),果真是件奇妙的事。

●about 王礽福

【延伸阅读】:
也许真有一位慈爱的上帝
人善会被人欺吗?
小月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