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炳熹 2015.12.13
禮拜,是我們信仰生活很重要的一環,是我們尋求上帝心意的行動,因著人與上帝的關係是動態的,教會禮拜的更新自然也是一個不斷進行中的課題。這些年來,我們所聽到關於禮拜的議題,主要就是聚焦在語言及敬拜模式上,隨著年輕人對台語的熟悉度愈來愈少,多數教會開始增設華語禮拜,當然敬拜模式也會跟著做些調整,從以吟唱聖詩為主,較有程序性的禮拜,走向現代詩歌,較為自由性的禮拜,這都是教會在因應會友族群所做的調整。對我們來說,禮拜更新也是一個持續進行的工程,隨著教會硬體設備改造以後,軟體的更新自然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更新我們對禮拜的認識與態度。
我們的主日禮拜有什麼樣的特色呢?在與其他牧者討論到禮拜使用語言問題的時候,我都會提到,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主日講道都是雙語進行,大家聽了會好奇的問,是要多找一個翻譯嗎?結果聽到我們是一句台語一句華語自己作為翻譯的時候,多數人第一個問題是這樣講道自己不會亂掉嗎?再來就是聽者的接受度如何?當然第一個問題是講道者要面對的挑戰,一開始進行的時候,就常常忘記到底剛講過的是哪種語言,等到經驗愈來愈多以後,就比較沒這問題了,至於第二個問題,則是要感謝每一位弟兄姊妹,大家可能一開始需要調適,但熟悉這種節奏以後,不知不覺的,我們都在成就一件特別的事工,當然教會語言以台語為主,可是大家願意接受這樣的模式,對於僅能聽懂華語的人可是一大福音,在此就顯明出基督的愛了。
因此,雙語禮拜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講道解決以後,其餘的禮拜程序我們可以透過投影來補強,大家可以協助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當有不熟悉的弟兄姊妹進入禮拜堂時,我們可以詢問他所熟悉的語言,引導他拿華語聖經還是台語聖經,接下來還需要努力的,就是聖詩的問題,很遺憾的,到現在為止新版的聖詩還沒有華語版,這點傳道將會努力聯繫,看能否先索取已翻譯完成的部份,這樣的話,語言就比較不會成為較大的隔閡。至於禮拜形式的問題,上週兒童主日學獻詩讓我們看見一幅很美的圖畫,老師翻著聖詩帶領小朋友一起唱,一起唸啓應文,這讓我有很大的體會,太多時候,年輕人不習慣傳統的禮拜形式,問題不在程序,而是沒有人教,沒有人傳承,過往我們對兒童參與禮拜的態度可能是不要吵鬧就好,卻忽略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教小朋友做禮拜的老師。
從明年開始,兒童主日學也預備要做轉型,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帶領兒童一同禮拜,若再加上協助教學的青少年,原有的主日學老師,將會轉型為兒少禮拜,從老師開始帶領著小朋友一起學習做禮拜,認識聖詩,學習翻聖經,如此一來,我們的信仰教育就可以更為扎根。當然,教會只能做一部份,更重要的,還是在家庭裡,我們要如何帶領孩子們認識信仰,不然長大以後,當眼見著自己的孩子逐漸遠離信仰時,要扭轉就真的得看上帝如何行奇妙的工作了。所以我們將會有兩場禮拜同時進行,雙語禮拜及兒少禮拜,這需要大家共同來努力,讓禮拜更新的工作可以持續性的進行,也增加我們對上帝的認識。
做禮拜,是需要學習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老師,也都是學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斷思考著,如何讓上帝的心意能夠豐富生命,也讓我們能夠在生活中,不斷成為耶穌的見證,讓真光能夠進入這世界,帶給人生命的盼望。
圖片提供/123RF
about 劉炳熹
【延伸閱讀】:福份與職份
1919愛走動小學生日記
生死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