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倫賢 2008.10.12
鮑伯.班福德 (Bob Buford)著作的《人生下半場》中譯本於2001年上市之後,在許多基督徒當中引起生涯規劃的反省,班福德說:「如果上半場是追逐成功,下半場則是達成意義的旅程。球賽的勝負是取決於下半場,而不是上半場。」「一個處於上半場尾聲的人,最常見的徵兆就是會有股想從『成功』變為『有意義』的強烈慾望。我們在上半場做了該做的事後,到下半場就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超越風光體面、高薪的層面,進入有意義的境界。」
最近,得知有幾位弟兄受到這本書的啟發,紛紛辭去賴以謀生的專職,成立非政府組織(NGO),到創啟地區去幫助弱勢者;另一位弟兄辭去醫界的高職,再接受神學裝備,已前往國外當宣教師。
可是,也有人讀了本書之後,卻計畫於公立大學退休,等領取高額的退休金後,再轉戰全職的私立大學,並無經濟問題,卻情願再為「法老做磚」,殊為可惜。想起英國人蘭大衛醫師(Dr. David Landsborough),他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無私地奉獻了37年後所說的一句名言:「藉著人生無數的抉擇,我們塑造了自己的人格。」老蘭醫師雖然死了,至今仍是台灣經典的感動。
主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就是要藉著「不再是我,乃是基督」的新生命,才能經營豐盛、有意義的人生。許多人都希望上帝能「用我一生」,而實際上卻往往偏行己路,直到有一天被聖靈敲醒了,才決定讓上帝「用我餘生」或「用我殘生」。
邱吉爾曾說:「我們藉著獲得來謀生(make a living),藉著給予來經營人生(make a life)。」讓我們好好數算自己短暫的年日,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本專欄與路加傳道會網站合作。
【延伸閱讀】:從一位朋友之死說起
教師節有感
天使走過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