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幸福的四個關鍵──新愛的真諦(全)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大家應該都讀過這段經文:「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7)容我在不違背聖經原意的前提之下,更動一個字。講到幸福,我喜歡這樣改:「煩」事包容,「煩」事相信,「煩」事盼望,「煩」事忍耐。為什麼呢?因為有的人很可愛,不需要被忍耐,搞不好反要包容我們。如果我們能包容生活中許多麻煩的事,或麻煩的人,我們的人生大多可以過得很幸福。

「煩」事包容

「家」字怎麼寫

我們的幸福當然和環境有關,雖然我們不太能掌握大環境的變化,但可以掌握的是和家人的相處。箴言有一段經文說:「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箴17:1)講到「煩」事包容,第一點就是要懂得與家人的缺點共存。

在相識以前,我太太是我的忠實讀者。書本內頁的作者簡介一定都寫作者的好話,所以她「以前」對我非常仰慕,但是人近距離相處以後,缺點會慢慢突顯出來,即便是優點,有時候也會變成缺點。舉個例子,我太太覺得我文章寫得還不錯,但不管是專職還是業餘作家,他們一有靈感就隨時會記下來,有時候會很煞風景。

基督教是一個很注重家庭的信仰,「家」這個字寫得非常好,我個人的解讀是:屋簷底下有一隻豬,就是家的意思。當我們能夠包容同一個屋簷底下的人,包容他有豬頭豬腦的一面,我們就能成為很好的家人,否則這個「家」字就無法寫得好。

土司理論

「煩」事包容的第二個重點,是要懂得說話的技巧。我的父親是一位牧師,這不是一個很會賺錢的工作,然而我是獨生子,難免多受寵愛,加上父親的背景特殊,是三級貧戶的遺腹子,又從小身體羸弱,所以對我非常疼愛。

記得小學有一陣子早餐常吃土司麵包,我總是瀟灑地用水果刀切下土司邊,只吃中間白白軟軟的部分,我父親對這個行為非常不能接受,卻什麼也沒說。有一次父親又看到我在切邊,這次他到我身邊輕輕地說:「以諾啊,土司的邊又乾又硬,不好吃對不對?」我理所當然同意他的話,他又說:「可是我想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就讓我好奇了,他繼續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說:「我要是你未來女朋友的爸爸,看到你這樣吃土司,會覺得你這男人不能吃苦,就不會把女兒嫁給你。」我一聽這還得了,就趁著他不注意把土司邊通通塞到嘴裡。

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父親可以用很多方法來跟我講,像是非洲小孩都沒東西吃,你要珍惜之類的,但是像這種話,當下的我應該聽不進去。當他用比較特別的方式,用我聽得懂的語言,我就比較能夠接受。人與人如果溝通得好,是很大的幸福來源。

與人溝通時,要多懂得一點雙聲帶。就是讓生活多一點「感謝聲」,和讓生活多一點「讚美聲」。在我的經驗中,即便是要指出別人的缺點,在指正以前若能先去感謝他所付出的,或是讚美他做得好的部分,之後的溝通絕對會更加順暢。

如果我們可以發自內心地,不管對同事或家人,都說感謝或讚美的話,每人每天講一句,這一天之內台灣就會多出兩千三百萬句感謝或讚美,若再乘以三百六十五天,那該有多少呢!如果一句話都能讓人的心受用十足,那麼這些讚美和感謝的話語,在未來這一年內會對國家產生多少隱性的幫助呢!

「煩」事相信

我們人常常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即便是基督徒,很多事情我們覺得不滿意,覺得上帝沒有照我們的意思幫助我們。但是聖經告訴我們:「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10:22)

我對這節經文印象深刻,因為小時候在兒童主日學要背金句,一個朋友太緊張就背成: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憂慮,並不加上富足。當時我們哄堂大笑,長大後回想起來,卻發覺背錯的這句話好像容易會成為基督徒的寫照。雖然我們有信仰,但一不小心耶和華所賜的福,好像讓我們有點憂愁,沒有心靈富足的感覺。

我們不時會求上帝賜福,這一定是可以的,然而「煩」事相信有一個很大的功課,就是不要限定上帝賜福我們的方式。有時候上帝不是按照我們所求的來賜福,有時候不會照我們的禱告清單一一兌現。

人常在祈禱中,狹隘地要求上帝必需按我們所期待的某種方式來賜福給我們,進而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祂可能賜福給我們的其他管道、方式。分享一個小故事:在認識我太太以前,我向上帝禱告未來妻子的條件,第一是年紀要比我小,第二是書不要念太多,因為我的大學老師說過兩個博士在一起一定會吵架,第三是因為一個學長曾說音樂系的女生很難搞,所以我希望不是音樂系。

可是,我太太大我一歲半,而且是音樂系的博士。我向上帝開了三個條件,祂完全沒有照我的清單來應許,可是當我肯順服的時候,竟發現這比我想像中的來得好。我太太在我生命中是一個很大的祝福,對我的幫助很大,也給我很多溫暖,我很感謝上帝給我這個婚姻。

「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9)上帝看得到我們看不到的,祂為我規劃的一些路,是即便我規劃得再仔細也比不上的。

「煩」事盼望

這個社會上讓我們心煩的事情好像很多,很少人會覺得的新聞是溫馨的,不管什麼時段,一看就覺得這是個不太有盼望的世界。煩的相反是什麼?聖經有一段經文說:「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羅15:13)

心靈的癌症

我們很煩的時候會做的一件事情叫作「埋怨」,而我想分享概念則是「少埋怨」。埋怨是心靈的癌症,它和癌症有些類似的特質。第一,埋怨會擴散。當一個人很愛埋怨,或是很愛挑剔,那麼不論是埋怨的習慣,或是埋怨背後不好的情緒,都會漸漸擴散開來,而且絕對比感恩或讚美的習慣迅速得多。

第二,埋怨會吸光「養份」,也就是福氣。埋怨的情緒會吸光我們的快樂,也會吸光我們的人緣。我發現一個人埋怨的時候,一開始還蠻吸睛的,大家會覺得他很有道理,但是久了就沒人想聽了。埋怨會吸光我們的人緣,埋怨久了甚至會吸光我們的自信和動力,不但得不到原本沒有的,還會讓原本所有的也漸漸被噬去。

我們人不太可能不埋怨,不過要盡量少埋怨。話語帶有權柄的力量,我們習慣用什麼樣的話去敘述自己的人生,是很重要的。這不是成功神學,不是只要怎樣做就一定會成功,但是多講一些正面的話,常常是很有用的。

設下停損點

前陣子我去拜訪一位女傳道人,她說我的父親曾給她助益良多。在她父親病重、快要過世時,我父親常常前去探望。那時她每天都哭得很傷心,我父親對她說:丫頭,你可以哭,真的很難過的話不要憋著,你可以允許自己,對著鏡子去哭五分鐘,你要埋怨上帝也好,要罵也好,要怎麼抱怨都可以,但是五分鐘過後,你就把情緒收拾起來,把眼淚擦乾,重新再來面對生活的挑戰。

我相信五分鐘是個形容詞,是幫埋怨這件事情設下停損點,不見得一定得多長或多短。女傳道人說她當時就照這個方法去做,她只對著鏡子哭了三分鐘就哭不下去,因為自己哭的樣子實在是太難看了,所以擦乾眼淚又回到上帝面前。

人不是不可以埋怨,關鍵在於埋怨之後是用什麼作結。我用東西方兩位帝王來比較,西方是聖經裡的大衛王,東方是南唐李後主,這兩個人都寫了許多美好的詩作流傳後世。讀大衛的詩篇,裡面寫到「我每夜流淚,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濕透。」(詩6:6)我覺得這很像典型的憂鬱症,但是詩篇就是大衛的靈修和禱告,他的寫作總有一定的結尾,就是必會回到上帝面前,相信上帝會帶他走過困境,相信上帝會看顧。

李後主的詩在後期也很憂鬱,他寫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和大衛一樣是非常優美的詩,卻以哀戚作結,固然藝術價值很高,卻無法帶他走出悲傷。

「煩」事忍耐

情緒,也有保存期限

我有一個好友也是精神科治療師,他有一個同事非常難相處,有一天他向我抱怨,我一聽非常生氣,世界上怎麼可以有這種人。這份不滿一直放在我心裡,後來有一次,另一個朋友問我對那個人的看法,瞬間我的不滿一擁而上,連珠炮似的批評那人,等回過神,只見提問的朋友目瞪口呆看著我。他的表情讓我很震撼,也給我很大的提醒。他雖沒說什麼,但我想他一定有很多疑問,可能覺得:這個施以諾不是基督徒嗎?怎麼批評起人這麼不留情面?

情緒也該有保存期限。再好的食物放久了也會變質,情緒也是一樣。單純的高興或成就感,放得太久、看得太重,就會變成自滿、驕傲;單純的熱血沸騰放得太久、看得太重就可能變成惱恨,甚至偏激。聖經上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我喜歡引申為不可得意忘形到日落,或不可過度羨慕到日落,羨慕太久可能會生出苦毒,也是不好。

情緒有保存期限,偏偏在生活上要饒恕一些人並不是那麼容易。杏林子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她的《生之頌》裡面一篇名為「寬恕的功課」的短文寫道:「主啊!我做不到,他們得罪虧欠我,要我原諒?我做不到;主啊!我做不到,他們不斷傷害我,要我忘掉?我做不到。」

我相信在職場上一定有人曾經得罪、虧欠或傷害我們,甚至在家庭裡也會有,要原諒他們真的很難。然而杏林子繼續寫道:「但是我忘了,主啊!我也曾如此對祢,背棄祢,否認祢,遠離祢,祢都依然愛我。」「主啊!我願意,我願意寬恕那傷害我的人,因為祢先寬恕我。」如果只定睛在我們和那人的關係上,好像很難真的原諒,可是一想到我們和上帝的關係,就不一樣了。

有一個媒體記者打電話來訪問,要我從精神科角度來看「加倍奉還」這句話。其實我比較想從幸福的角度來看,「加倍寬容」有時候還來得更聰明。在我的經驗中,有人得罪我,但我沒有加倍奉還,就只是交給上帝的時候,上帝真的親自會處理,上帝比世界上任何法官都還要公義。我們不要去做上帝的事情,只要做上帝要我們做的事,就是想起我們和祂的關係,祂常寬容我們,我們就比較容易去寬容人。

信仰,是最好的金湯匙

2005年,香港某文字機構邀我演講,之後舉辦簽書活動。有位女性讀者抱了一堆書來,說她看過我寫的每一本書,說以前在她們心目中,施以諾這個人應該不會生氣,也不會有低潮,可是聽完演講才發現,原來我也會有討厭的人,也會陷入驕傲和憂愁,我在她們心目中完美的形像已經破滅了。

不過她繼續說:「可是這場演講對我很有幫助,因為你的信仰不是去苛責你,為什麼沒有變成一個聖人,而是幫助你在很難過、很低潮,或是陷入很大的情緒關口時,能夠幫助你再站起來。」

幸福有很多定義,含著金湯匙出生,大多人會說那是一種幸福。不過信仰是最好的金湯匙,有信仰比繼承樓房家業還要幸福,因為人永遠只能「祝」我們幸福美滿,但是信仰卻可以「助」我們幸福美滿。

◎本文為2013 CCMM退修會「專題一」分享文字化

本專欄與路加傳道會網站合作。

【延伸閱讀】:
飛越彩虹
別人的幸福,參考參考就好
幸福躲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