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學信 2020.04.19
教會中會出現緊張關係,是因為沒有兩個基督徒是完全觀點一致的,這種相異正是我們正確認識教會的起點。
教會不是彼此附和或彼此相像的一群人(時下常說的,尋找「同溫層」),而是一群意見相左且完全不同的人。當我們要求教會要像我(或我們)、要同意我的異象,甚至因此離開去另建立新的教會時,往往不過是再走上一條老路:始於一群意見相同的人,再變得因為意見相左而分道揚鑣。潘霍華在《團契生活》中提出一個重要論點:基督徒團契是「藉著」(through)耶穌基督,也「在」(in)耶穌基督裡。
1、避免錯誤的基礎
對於團契生活,其實一開始就不應該存有過分的期待。無論是誰,如果想得到多於基督在我們當中所賜下的,就是不想得到信徒的弟兄關係,他只不過是將既糊塗又不單純的願望帶進來,希冀得到在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某些特殊群體經驗罷了。如此,信徒的關係從開始就在根本上受到傷害,將弟兄關係混淆為某些宗教社團的夢想,將某些宗教心理對社群的自然要求,混淆為弟兄在靈裡的生活樣式。
2、失望之必須
除非遭遇到各種的不快和醜惡,經歷極大失望中的無措,一個團契就不知道如何開始憑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所以這些失望愈早臨到個人和團契,就愈對兩者有利。團契若不能忍受這樣的失望,恐怕從此不能繼續存在下去。換言之,若仍一味持守那早該打碎的夢想,就會在同一時間失去信徒團契的應許。這樣的團契遲早會崩潰。
3、需粉碎人的夢想
凡是屬人的夢想,必會阻礙真正的團契,因此必須粉碎夢想,好活出真正的團契;凡愛自己對團契的夢想多於團契本身的,無論其想法多麼體貼、多麼誠實、多麼認真、多麼自我犧牲,都是在破壞那個信徒團契。
無法分離的家人
你能想像保羅旅行佈道來到一座城市,發現與當地會眾話不投機,就揮揮衣袖一走了之?人們在教會以外「尋找基督」。一個沒有教會的基督徒,就像迦太基的居普良(Cyprian of Carthage, 200 -258)的名言:「除非你有教會作你的母親,否則無法擁有上帝成為你的父親。」
一個人也許會跟家人不合、與親人吵架,但他無法與家人分離──家人是他的親身骨肉;跟教會的關係也是如此,而且教會是耶穌的血與肉。
人們需要彼此,基督徒則需要基督徒,如此才能認識上帝。基督徒生活是一種團契關係,沒有任何基督徒是一座孤島。一個有生命的教會,才是惟一能與上帝建立健康關係的地方,因為惟有教會才是耶穌在世上選擇的居所。
(摘自《神學通識30課》第10課〈找教會,不是找同溫層〉)
染上病毒的教會
怎麼找一個不虛偽的教會?
教會,是世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