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家同 2015.05.17
近日的新聞表示弱勢孩子能夠進台清交者,非常之少。有一個我們應該注意的統計資料是,弱勢生進十一所頂尖大學的,只有一三六人。這實在是少得可憐。
可是這些頂尖大學並不是不想收弱勢學生,而是怎麼樣努力都找不到能夠進入這些大學的弱勢生。教育部表示,有所謂的起飛計畫,公私立大學如果擴大招收弱勢生,或者對弱勢生有更多的照顧,每年可以獲得五、六千萬補助。對教育部來講,在幫助弱勢孩子方面已盡了很大的努力,我卻要問,教育部真的幫助了這些弱勢孩子嗎?
我知道有一所偏鄉國中的國二學生,老師們給他們一個測驗,測驗題目非常簡單,以單字來說,僅限於爸爸、媽媽、老師、學生等等。老師們說,最難的生字就是女兒(daughter),當然也有一些簡單句子的翻譯,最難的句子也無非是我有一隻貓。其結果是,只有十七%的學生通過了這個測驗。
這些學生事後向老師們反映,他們絕對想好好地學英文,問題在於我們的教育制度沒有能夠因材施教,程度不夠好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教材,否則學生在課堂上鴨子聽雷,號稱國中畢業,其實一點程度都沒有。到了國二,英文還是這種程度,不必談他們是否能進台清交,或是十一所頂尖大學,而是將來在社會上能不能找到一個有穩定收入的工作。社會上有很多的人只能靠打零工生活,這就是因為當年沒有把他們教好。
說到這裡,我不禁有一點傷心,我認為對弱勢孩子不能只看能不能進台清交,而是要看他究竟有沒有學到最基本的學問。教育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必須注意孩子有沒有學到該學到的基本學問。也就是說,必須要有每一階段的品質管制。萬一發現一個孩子在某一階段發生了問題,必須立刻採取行動來解決他的問題。可是我們並沒這種層層把關的機制,以至於一直到了國二,這些學生仍然程度極差。
如果小學就注意學生的英文認字夠不夠,到了國中,當然就不會表現得如此之差。我一直在等教育部長說一句話:「我重視每一個學生的最基本學問。老師有絕對的責任,使得學生有最基本的能力。學生也有權利得到這種最基本的學問。」可惜我一直沒有聽到政府官員的這一句話。如果政府官員說了這句話,我承認很多偏鄉孩子仍然不能進入台清交,可是這沒有關係,他們應該可以在社會上找到有穩定收入的工作。
當然,現在的甄試制度絕對對於弱勢孩子又是雪上加霜。要申請入學,必須要有備審資料,弱勢孩子的備審資料,絕對比不過台北市大安區學生的備審資料。我曾經看過一所大學中出現相當多衣冠楚楚的中學生,他們是來參加一種考試,考音樂素養,他們的學業程度本來就不錯,再加上會拉大提琴或者彈鋼琴,常常就因此而能進入頂尖大學。弱勢孩子學業程度已經不行,再加上哪有能力學大提琴、小提琴或鋼琴,台清交對他們來講,當然是奢侈品。
希望政府能夠徹底地了解如何能夠幫助弱勢孩子。在我看來,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唯一的方法就是使他們的功課不要太差。
減必修…不學國英數 這是幫弱勢?
免學費?不如好好花錢!
大庇天下阿強俱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