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三育四集》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愛在生命轉折處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已故英國思想大師魯易斯在《四種愛》這本膾炙人口的著作中,對亙古以來騷動著人類的課題--愛是什麼,做了完備的詮釋。在魯易斯看來,親愛、友愛、愛情這三種愛,雖是珍貴不可少,然而少了聖愛的存在,前三者就無法綻放撼動人心的光芒。聖愛(agape),在希臘文中,意指最高層次的愛。而真正的agape是毫不自私的愛情,尋求至愛者的益處。原本我以為這樣的愛,恐怕只有在天堂得見。然而就在我工作的職場,我親眼目睹聖愛的發生,真真切切,感人肺腑!且聽我娓娓道來。

家家是個甜蜜的唐氏症孩子。就像其他的中重度的身心障礙孩子一樣,被安排在特教班學習。靜怡老師和宜芬老師專業又認真,對家家的要求從來沒有偷工減料,當然對他的愛也是一點不吝惜。唐氏症的孩子,生長發育(身高、體重)均較正常小孩來得緩慢,約有一半的唐氏症患者伴隨先天性心臟病和智能方面的問題。他們抵抗力差、容易有呼吸道感染的現象,經常一個小感冒就能讓家家媽媽緊張得半死,這樣的擔心,我們看在眼裡、難過在心裡。

民國94年年初,學校方開學,我們就聽聞家家病重,在加護病房觀察,每天打一劑針劑的費用令人咋舌。當時我們問家家媽媽家中能夠負擔得起嗎?媽媽連連說沒問題。我們知道她是不輕易求助於人的人,為了不讓她為難,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為家家禱告和祈願。詎料,幾天之後,家家病情加劇。

他過世那天上午,我們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被告知家家剛剛走了,一股說不出的酸楚在每位老師心中流淌。靜怡老師和宜芬老師將班上學生請託隔壁班老師一起上課,我們一行人匆匆趕到醫院,只見家家媽媽早已泣不成聲。看著家家小小的軀體,平靜安穩地躺在病床上,剎時間我有種錯覺,他並不是死了,他只是整了裝、打點好行囊,準備去一個未知的國度旅行。我們這樣的悲泣,在家家的眼中看來,是不是傻得可以?然而,他終究是離去了。離開同學的親愛相伴,離開老師的切切叮嚀,離開父母的時刻關顧。

我原以為家家之於福東國小特教班,只是一場美好的回憶。但是出乎意外地,故事延展了續集。家家過世之後,有一小段時間,家家媽媽因為要處理後事以及平復心情,沒有在學校出現。但是就在學期中的某一天,我瞥見一個熟悉的身影,穿梭在特教班的遊樂場裡,整理滿樹雜亂的枝椏。她抬起頭,笑了笑,我慌亂地打聲招呼:「家家媽媽早啊!」

爾後,我們三不五時看見她踩著沉穩的步伐,不疾不徐地開始她對特教班的「志願服務」:用具有專業水準的技術幫我們的花草樹木打理出全新的樣貌、用豐沛的愛協助老師照顧生病的小朋友(她聽說這個小朋友喜歡吃三角飯糰,拔腿就跑到百貨公司買了高檔的三角飯糰給小朋友吃,讓我們老師羨幕不已,對於「生病」這件事產生正面的觀感!)特教班小朋友每次見到家家媽媽,就像在凜冽的寒冬中乍見春陽,心頭滿是暖意。

老師們受到她的影響,在教學的元素中,置入了「無條件表達的愛」這樣新元素;在我們嶄新的眼光中,孩子們就像一粒粒寶貴的珍珠。而這些改變,就是因為一位偉大母親全心全意地付出。

因著母親的愛,家家幻化成另一種生命的樣態活在我們中間。神學家尼布爾曾經寫下這樣一段智慧的話:「求賜我寧靜,去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求賜我勇氣,去改變我所能夠改變的。更求賜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能改變的,什麼是不能改變的。」

家家媽媽選擇做有智慧的事情。她沒有沉溺在喪子的悲痛情結中;也沒有藉著跟曾經和家家一起生活過的師長同學避不見面來忘記孩子曾經存在過的事實,以免傷痛更重。她決定真實地去愛、無悔地付出,讓原本可能撰出的悲情篇章,轉而成為撼動人心的美妙樂曲。雖然家家的肉身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家家媽媽用充滿溫柔和疼惜的眼光看著特教班這些美善純真的孩子們,並且在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們實質關愛的行動,為家家的生命寫出新的意義。家家媽媽對這些特教班孩子們的愛,一如她對家家的愛一般,真誠無偽,依然深摯。藉由這些有限的字句,我們向家家媽媽獻上無限的敬意!

【延伸閱讀】:
為學生祈禱文(二)
從莫札特效應談起
「教三育四集」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