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守護者》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仲彥家暴案看見的糾結創傷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童仲彥家暴事件,讓人「刮目相看」。一位有權勢、有資源的市議員,可以利用媒體召開記者會,企求媒體的發言權與解釋權,否認家暴,還公開對第三者示愛?

從童妻展示的受暴圖片與通報紀錄,昭然若是,童先生的媒體發言,豈不公然挑戰公權力、民進黨與婦女團體?依據勵馨服務受暴婦女的專業經驗發現,越高社經地位的人,越會使用其權勢隱藏其暴力行為,包括使用媒體資源、人脈資源、法律資源,形象資源,合理化暴力或否認暴力,甚至將被害人醜化,或是不給被害人發言的機會,讓被害人因此遭受莫大創傷及壓力。

這一切都讓高社經地位的受暴者噤聲,無處躲藏,經常會為了顧及另一伴的事業發展、社會地位及形象,不斷隱忍受暴情形,成為另一群無法發聲的受暴者。舉個例,勵馨因服務受暴者,屢屢遭受高社經地位的施暴者的威嚇恐嚇、法律濫訴,甚至有柔性說要捐款的技倆,無奇不有。幸好勵馨的專業精神不為所動,仍堅持協助受暴的一方。奉勸高社經地位的施暴者,勇敢面對自己暴力行為。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從童妻的敘述中,可窺見童先生一直處於暴力循環的模式中。暴力的循環,包括爆發期、蜜月期、冷靜期、醞釀期,可以發現,童案就是不斷在施暴、道歉中循環,卻未見改善,而童妻也一再心軟原諒了他。許多施暴者習慣使用暴力,加上受害者因為原諒、顧及面子與孩子,施暴頻率越來越頻繁。其實,這種暴力循環是「聖母瑪利亞情結」都無法解決的行為,需要專業的協助。

根據許多家暴的專業研究顯示,大多會有暴力循環的施暴者,其原生家庭或成長經驗,可能也是一個暴力氛圍,讓人無處可逃,不管是累積的傷痕或學習暴力處理模式,都會讓一個人的成長嚴重受損,因而可能進入暴力循環中,無法理性處理人際衝突、壓力、挫敗等議題。

即便童先生又在媒體公開對第三者示愛,想進入另一段情感,但是,童妻指出,自己不是第一個被童打的女人。童先生一直沒有面對處理自己暴力行為,難保下一位女性不會遭殃。

最後誠心呼籲,童先生應該正視自己的暴力循環問題,好好接受專業的諮商協助,處理自己的內在糾結,走出暴力循環。


圖片提供/123RF

本專欄與勵馨基金會 合作。

【延伸閱讀】:
不上大學也可以活著嗎?
保羅書信合參、舊約歷史書合參上架
傷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