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教授》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愛的事業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近期,我閱讀英國十九世紀的史料,發現大英帝國販賣鴉片給中國的理由是:(1)愛抽鴉片是中國人的天性;賣鴉片給中國,正好符合他們的天性。(2)這是自由貿易的行為,讓中國能夠採購到高品質的鴉片,是種互惠。(3)中國政府沒有明文禁止的規條,就是容許。(4)販售中國鴉片引起健康的問題,祇是倫理的瑕疵。(5)中國沒有對外經商的政策,祇好派軍前往溝通。結果,引發鴉片戰爭。

其實,這些理由都無法掩蓋大英帝國為了海外貿易的利潤,失去良知的罪。鴉片戰爭成為大英帝國在遠東地區留下最大的汙點,以後千、百年一直會被提起。這個汙點代表一個警惕,當一個國家強盛時,應該帶給貿易的國家,文明福祉的分享,美好的輔助,自然資源的互利,而非用國際貿易之名,打另一種侵略型態的戰爭。人類啊,你到底為了無盡的追求財富,損失多少公義的原則;為了搶奪更多的資源,忽視多少人的哀號。

上帝沒有反對金錢與財產,但是反對人、財團或國家用不公義的方法,得到這些。擁有愈多金錢的危機,是失去判斷對錯的能力;追逐更多財利的陷阱,是讓人成為貪得無厭的豺狼。國際貿易的誤用者,外表是財經雜誌歌頌的大亨,其實是一群在地獄門口擺桌的賭徒,容易成為永火裡的VIP。

國際貿易有許多技術,經濟金融有許多理論,貨品買賣有許多高手,但是誰才是關心百姓的牧人呢?親愛的同學,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樂趣之一,是看清國際貿易像一場戲,他們如同一群寄居蟹,老愛比大隻,愈大隻就要換愈大的殼,大家都在爭愈大的殼,忘了牠們的名字是寄居。

過去五十年來,日本在台灣賺了多少錢,在台灣的街道上看不到一家日本醫院。近幾年韓國在台灣賺了多少錢,擁有上百萬個粉絲,台灣鄉村看不到一家韓國的福利機構。可見他們會做生意,商業文明並不高。一個優秀的國際貿易公司,是不斷有新的啟示,新的作法,去解決不斷產生的新問題,也要有餘力去幫助外國弱勢的國民,造福他們的生活。

那份史料是來自摩根(G. Campbell Morgan, 1863-1945)牧師在1911年的一講稿,他提出大英帝國在中國的作為,最沉痛的錯應該是當時的教會,祇將國際事件當成好奇、有趣的事,沒有為此禱告、悔改、指出錯誤。而後他急轉直下,提到1911年10月12日,倫敦宣道會在武昌的宣教士富斯特(Arnold Foster)來信提到武昌革命,與新政府有意對鴉片全面下禁令。他提出應該為此代禱,「國際良知」(national conscience)的興起,才能廢除毒品。後來,英國加入禁鴉片行列。

是的,我相信國際企業永續的經營,必須是愛的事業。

歡迎參觀作者的網站:河馬教授的網站

【延伸閱讀】:
《生態公義》
冷眼看外食
新天新地裡的地震──巴默爾的終末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