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顧美芬 2016.05.22
今早輪到我去照顧婆婆,和先生交接幾件事之後,他就可以回家洗澡,吃早餐,然後到學校上班。每次輪到我,我會帶著該翻譯的工作去做,今天時間很長,就在書架上找了一本十多年前很喜歡的靈修書帶去。
我不知道別人學禱告的動機為何?喬絲何桂特說:「神今日仍舊說話,祂主動尋找願認真遵守祂命令、傾聽祂聲音的基督徒百姓。」(《躍入汪洋大海中》,31頁)因此,我很希望學習傾聽祂的心意。
信主這四十年,蒙主帶領,每個抉擇都清楚有神的指引;但我的孩子們、學生們呢?他們想要知道如何聽主聲音,想要順服主的旨意,不論是選學校科系,交友婚姻,職場工作,這些認真的基督徒可以從我的經驗得到什麼益處?我的經驗可以寫下一些通則來幫助人,或只是些例外?
我這段時間尋求主的禱告學習,特別是為了孩子與他們的對象。我發現我的愛可以被主擴展到兩倍──三個兒女,可是我常為六個孩子禱告。我想每個基督徒都可以為三倍、四倍、更多倍的人禱告,可是每天為固定對象的代禱,還是只限於較少的範圍。
重要的學習一:傾聽主的意念
神會先把祂的意念放在我裡面,我以為是我的意念,其實不是,而是別人有需要,神要藉著我工作。
例如,我早上禱告說:「主呀,今天比較有空,你要我今天去幫助誰呢?要我為你做什麼呢?」早起運動前的這一閃意念,等我運動時,早就忘了。遇到一個不熟的鄰居,她很客氣地請教我,除了在教會開親子課,是否也願意個別幫助有問題的母親。於是我知道,神要安慰、教導、勸勉那個快抓狂的媽媽了。我一整天為這位不熟鄰居介紹的不認識婦女禱告,也不知道她是太嚴還是太鬆,是她有問題還是孩子有問題,為什麼孩子整天玩電腦,母子天天惡言相向?我禱告到一個地步,就從想幫忙解決問題,改變到要先安慰鼓勵這位可憐的媽媽,不要說教。
等了一天,沒有電話,我想也許她不願意求助於陌生人,我寫簡訊去問,沒想到她說孩子在旁邊不方便講話,過了半天時間,我們通上話了,我相信我講到了關鍵與重點。很開心能被主使用,而且是正確地發揮主給的恩賜,不是親子問題的頭腦知識,也不是我的經驗之談,而是服事在她的需要上。
再舉一個例子。又有一天,我問主要我做什麼來服事祂?我經常在檢視行事曆時會發現還有餘裕,例如翻譯完一本書或教完一門課長時間忙碌後有空檔。當然,神會要我有休息,有些娛樂;工作量少的時候,我仍求問要做什麼,免得時間白白浪費。神也告誡我,別做工作狂,沒有很多工作的時候,不就是大大享受安靜默想與主親近的度假時光嗎?我覺得我好有錢呀,因為時間就是金錢,很多人沒有時間享受悠閒,我有時間,就是個大富翁。
就在這樣的享受沒兩天之後,我又一次禱告求神使用我的時間。幾個鐘頭後,接到電話問我是否可以作一件特別的服事,包括讀一些書、看一些文章,真是太好了。雖然很花時間,可能也沒有多少酬勞,但我雀躍地在家裡跳起來,跟神說:「謝謝,謝謝,你太認識我了。知道我最合適做什麼。」
其實在這之前,我正在寫講道稿,談到奉獻不只在金錢,也在時間,更是全人的委身,生命的奉獻。主親自教導我,去服事婆婆的時間是奉獻,幫助人的時間是奉獻,額外服事的時間是奉獻,安靜等候求問主旨意的時間與態度,都是奉獻。
重要的學習二:體會主的知覺
包威爾(John Powell)的書(He touched me, 1974)說,神將祂的知覺放入我們心中。對作母親的我來說,最痛的知覺絕對無法與那些喪子的父母相提並論,更別說主釘十架讓天父有多痛。我的痛不過就是兒女身體受傷,心靈受挫,被分手,被別人責備等等。除了心疼兒女受苦,我會檢討自己是否有問題,若我沒有錯,兒女也沒有錯,我就會安慰兒女,用神的愛去愛他們。但若是我有錯,我會為了他們而快點悔改。我絕不希望自己的錯或罪影響了孩子。如果孩子有錯,我會感受到上帝愛以色列人的過程:先是多次多方地勸誡,等候兒女悔改、聽話;若兒女硬著頸項不聽,我會變得有怒氣,但最後,我還是不能捨棄兒女,我只會退,退讓到只用恩典繼續愛下去,而不是用真理繼續教訓下去。
我常在親子演講中問在場父母,你是比較嚴厲還是比較溺愛的父母?當然,我們希望自己是又不嚴厲又不溺愛,有恩典也有真理的平衡父母,但若只能選一個,我會選溺愛,因為浪子回頭故事中的父親,若太嚴厲,浪子一定不敢回家。
我們都可能是在親情中受傷的一方,在愛情中受傷的一方,在友情中受傷的一方,但只有上帝是在聖愛關係中受傷的天父,而我們是浪子。願我們越成熟,就越知道「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越體會神的知覺,愛祂所愛,惡祂所惡,像祂一樣為了愛,越來越能捨己。
圖片提供/123RF
●about 顧美芬
【延伸閱讀】:等候的價值
以小孩為師的復活課
給在等候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