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小小 2001.06.17
有個博士國小的時候,讀到一個名人的自傳,提 到該名人年輕的時候,立志把學校圖書館裡的書,全部閱讀過一遍。他很欣賞 這位名人的言行,於是也立下心志,整日待在圖書館中。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 要讀完圖書館裡重要的書,必須改變生活方式,才能抽出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 大計。 於是他下課不跟同學聊天,把握寶貴的十分鐘看課外書。回家不看電 視、不與家人聊天,最後甚至連上廁所,蹲在馬桶上,都在看書。他的父母覺 得他這樣很好,將來一定是個超博士,便花錢買更多的書供應。
後來他真的成了博士,但是他除了家人外,一個朋友也沒有。他開始想到 要交朋友,但是朋友都做不久。 因為大家都覺得他很怪,跟他說起話來常常會 分不清楚,究竟他是在開玩笑、還是暗損你、還是說真的。後來他也結了婚, 但是沒多久也離婚,因為老婆無法容忍他的生活習慣、處世方式幼稚不成熟。 而在工作上與同事的關係,也蠻多障礙。
究其原因,源自過去的他把所有的時光都投資在讀書上。雖擁有過人的才 智,但是因為沒有花時間在人際關係應對進退上,於是EQ卻停留在國小學童 般的幼稚。如今進入社會,不得不從頭花時間,吃力地學習其他人生路上該學 的事情。
我發現像我朋友「全力發展智育而忽視其他方面」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 作家長的不僅沒感覺,而且還很鼓勵孩子這樣子去發展。如果他們認識我那位 朋友,對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諸如品格教育、EQ教育,應該就會有所警覺。
現在週休二日,有些教會利用星期六走入社區,辦些兒童才藝班提供給社 區的孩童參與,有些還會趁機加入「品格、宗教、道德教育」的課程。事實上 這類重要的人生教育,該是由家庭與學校來教導學童。然而目前的家庭多半忙 於賺錢,或是不懂得教學技巧,便丟給校方指導。然而學校卻因為升學主義的 關係,大都重視「智育」的訓練,其他方面就都草草應付。於是人生教育在雙 方都漏接的情況下,我們的孩童變成只會讀書,喪失同時該具備的生命品質。 難怪常常會聽到有人感嘆「一代不如一代」、「年輕人越來越糟糕」、、。
為了不使我們的下一代越來越「沒品」,每一個小孩都能像耶穌一樣,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 身、心、靈都均衡的發展,沒有偏頗。那麼我們就趕緊來重視這些生命教育 吧!
about 【家庭之歌】專欄主要寫手:蔡佩芬
【延伸閱讀】:家庭重塑
選擇在家,選擇幸福
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