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鳳翔 2005.10.30
全國數一數二的明星學校,對學生心理輔導很重視、並有豐富經驗的台北市建國中學,近日竟傳出某位一年級學生,因課業適應不良跳樓身亡。校方指出,該生段考成績,國文、英文及歷史都高於平均值,只有數學與基礎化學,低於平均值;在全台讀書考試高手雲集的建中,該生表現已經很好了,只是他的自我期許太高,產生落差。
諸如這類升學名校的第一次段考,高一新生最容易情緒不穩,因為這些孩子在國中的成績都是佼佼者,但是佼佼者聚集,當然無法人人第一,第一名只有一個,班上也會有最後一名。一些學生自信心受到打擊,對自己產生懷疑,即使是成績在前面的,也常擔心與焦慮功課讀不完,因此學校心理輔導室都會特別加強輔導,卻仍傳出不幸。
目前國內的教育,即使教改有了大幅度的變革,增加各種的課外活動:音樂、繪畫、各種藝術鑒賞的能力、體能運動、培養對自然觀察的能力、瞭解所居住的土地與人文環境……等,但整體教育體制骨子裡卻還是以訓練「單兵作戰」為主。學習目標仍跟過去相同,強調大量知識為教育的中心,仍是以學生知識記憶量,作為升學的主要評鑒標準。我們教育方向仍是希望訓練學生們,個個皆成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多種語言、琴棋書畫樣樣通的博學之士。
這樣的觀念不改,必然造成學生知識上過度的負荷,這種的觀念不改,即使教改再怎樣把其他活動加入,不過是迫使學生要學的、要懂的更多,所有學生學生們永遠在莫名的競爭壓力下,萬劫不復地淪為填裝知識的機器。反觀美國的教育,在個體成長與學習之外,他們也非常重視個人如何學會與他人合作的team work團隊表現。在美國教育體制下的學生們,想要取得好成績,不能光靠單打獨鬥,團隊可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課,這正是我們台灣的教育體制,至今所缺乏的東西。
美國的教育是以基督信仰精神為基石。在基督信仰裡面,人與人的關係是合作,非競爭。上帝賜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沒有哪一個比較大、比較厲害。有人有上帝智慧的言語,有人蒙上帝賜下知識的言語,有人蒙上帝賜下信心,有人獲得醫病的恩賜,有的人會行異能、有的人作先知、有的人能辨別諸靈、有的人能說方言、有的人能繙方言。所有的才幹恩賜,都是上帝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這麼多的人,擁有不同的才幹,為要讓我們彼此相愛、彼此幫助。
因此,美國的教育在強化個體成長學習之外,並非常重視團隊合作的觀念,於是有了美好的平衡。學生們的心靈深處,總是有兩股力量相衡:一個讓我們盡情揮灑,挑戰個人至高的極限;一個讓你我相互扶持,追求團隊整體的價值。學生不會只看見個體之間的競爭,於是常感壓力沈重、灰心喪志,也不會逐漸扭曲變態,以踐踏超越他者為快樂。在這種教育觀念主導下,學生會看見自己在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看見每個個體受造不同的獨特價值。就像個大合唱,每個人有各自的音符,若沒有學會看見彼此,學習合作,就不過是憤怒吵雜的噪音。反之,每個社會份子若能懂得什麽是合唱,學會欣賞他人、也肯定自己,這樣各個分部將組成最美妙的樂音。
在這後現代、新世紀的E紀元,「競爭」退位,「競合」登場,團隊合作與與個體競爭的並視,才能帶來社會人類的福祉。不管是用於防止學子輕生,對於吵雜不休的台灣政局,我們也要問,何時藍綠雙方能學會「競合」,停止無盡的對決,而共同謀取整體國民的利益?
本文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http://ct.org.tw
脫下「超人形象」
小學變大學
體會上帝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