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理財的目的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台灣股市連連大漲,萬點榮景似乎近在眼前。機率過低的樂透,已不再是人們目光所關注的焦點,股票成為時下新寵,處處都可見到民眾瘋股市的盛況,看盤下單,暢談股票經,甚至借貸投資,想要一舉致勝。

在以往,股票這類理財管道,在多數人們的觀念裡,被視為洪水猛獸,是為人性的貪婪罪惡。若有年輕人膽敢開戶,保證被長輩厲聲痛斥。當時的觀念,認為股票與期貨,只有富人才能涉足,一般人若進場操作,則代表此人好逸惡勞,不肯腳踏實好好工作。

然而,社會變革,過去的人生經歷和道德尺度、價值標準,與現今已有很大的不同。當下若是在課堂上有老師痛批股票是一種罪惡,保證會引發台下學生集體哄堂大笑。

對基督徒而言,早期對金錢的教導,也同樣是用保守負面的角度視之居多。牧長所選用的經文多為,「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希伯來書十三章5節)「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馬可福音十章23節)

但是,近來教會界對於金錢的教導,則有所持衡。不再單用新約聖經的觀念,也把舊約的觀念加入。財富是上帝給勤勞人的一種祝福,懶惰人必招致咒詛,見「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富戶的財物是他的堅城;窮人的貧乏是他的敗壞。」(箴言十章4、15節)教導信徒,上帝是所有財物的創造者,上帝給我們資源是為榮耀神,基督徒得在財務上忠心,才能成為稱職的好管家。

這些年台灣各地,教會機構常有「聖經理財原則」相關講座舉辦,並獲得眾多好評。特別是,現今社會因金錢衍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根據統計自殺率有百分之七十和財務有關。有教會與機構回應社會需求,幫助信徒、慕道友建立理財觀,教導基督徒應有的工作態度以及如何尋求神的幫助,不少人因此脫離錢財的綑綁,甚至決志信主。理財知識的教導,儼然成為一種新興熱門的傳福音管道。

可以說,在過去一般人的理財觀比較單純,就是存錢、跟會。但在時下社會價值裡,理財不能停留在存錢、跟會。畢竟在目前低利率的環境下,錢若是存在銀行,會越存越薄。至於跟會,因著民風不再純樸,也不再能掛保證,倒會的悲劇,時有所聞。「一堆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多元複雜理財觀念,已是不容質疑的共識;認識與善用各樣理財工具,定存、外匯、股票、債券、保險、基金,已被視為是現代人的必備理財常識。

然而,對於基督徒而言,理財技巧知識還比較容易獲得,但理財的目標則多有困惑。難道基督徒的理財目標等同於世俗資本主義觀念,為要獲得更多的財富?但這又跟每個基督徒的簡樸呼召,明顯生發衝突。

箴言三十章7-9節,世間最有智慧、又極其富裕的所羅門王,回首一生所得的結論,或許是基督徒的理財目標:「我求你兩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

「不貧窮也不富足」,理財原是為了獲得某種「自由」。過於貧窮時,人們容易把金主當成另個上帝來倚靠。就像常聽聞一些教會讓不道德的信徒當長老,背後原因是因為這信徒有錢,教會硬軟體設備需要更新,得憑藉他的奉獻,個人有經濟上的困難,得央求他的賙濟。導致即使這信徒生命有很多問題,眾人也照樣爭相巴結遴選其為長老,結果教會的方向,不是全憑耶穌,卻是聽任此人擺佈。貧窮會讓教會、讓人被金主轄制,失去自由。

過於富裕時,人們則容易把自己當成上帝。就像不少全球富豪對於擇偶,往往不加思索開出條件,諸如健康、個性、容貌、年齡、品味。他們認為感情可以用金錢買到,在他們的價值觀中,不只愛情,錢可以買到世間一切。當自己就是上帝,哪裡會敬拜真正的上帝?富裕會讓教會、讓人被錢財轄制,失去自由。

因此,讓自己的經濟處於「不貧窮也不富足」的情況,箴言認為這是一種上帝所賜的莫大祝福與恩典。至於「不貧窮也不富足」,並非指著帳面上顯示實質年收入數字多少,而應該是一種「只會單單以上帝為上帝,不會想要對任何人卑躬屈膝,以自己的資本,就能滿足自我需求」的情況。而要達到這種境界,有的人可能只需要年收入三十萬、有的人或需要一百萬……不等,得依個人的需求和義務、靈命層次而定。

除此之外,基督徒的投資理財觀與世俗還有一點不同,除了地上的金錢,還有天上的財富也需要經營管理。「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路加福音十二章33節)

金錢如同「性」,遮遮掩掩避諱著不討論,反會使問題更形嚴重。聖經中有兩千多節經文和理財相關,在過去棄之一邊,很少拿出討論研究,非常可惜。如今社會很多人都有這方面的痛苦,甚至教會內也受到許多影響,正是我們該好好努力建立聖經理財觀的時候。讓理財在真理光照下,嚴肅正視、予以解決,被上帝所用。同時也得有心理準備,預防假教師出現,教導人走上錯誤的道路。

【延伸閱讀】:
舞動翅膀的那一天
我的盼望從您們來
終極任務 ── 劉俠女士辭世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