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家同 2014.05.04
在全台灣,我們幾乎可以說我們學術上的很多評鑑,都是要追隨西方國家的。比方說,一篇論文如果登在Nature、Cell和Science三種雜誌上的話,這位教授立刻可以得到他所任教的大學校長的讚美,通常也會拿到一筆令人羨慕的獎金,而政府掌管學術研究的單位也非常重視這三個學術刊物。
沒有想到,今年的諾貝爾生物獎得主正式宣佈,他的團隊以後不會再投稿論文到這三個著名的雜誌。他的理由是,這三個雜誌的編輯並非有學問的科學家,而是懂得如何使得人們注意這個雜誌的,這種情形使很多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會設法投機取巧,而不肯認真地做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中國大陸,如果一位學者能在這種雜誌上發表論文,可以拿到三萬元美金的獎金,這種情形有一點像在賄賂從事科學研究的人。
拒絕投稿到這些雜誌的諾貝爾獎得主是Randy Schekman,他自己主持了另外一個雜誌,這個雜誌僅僅出現在網站上,審查論文的人絕對是正在從事研究的科學家,如果大家都同意,就可以刊登,而且完全免費。Schekman說,這三個雜誌以人工的方法來限制所發表的論文數目,這有一點像時裝界的限量手提包。
我們國家成天要教授們寫出論文的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可是Schekman卻認為這是最有毒害的影響力,因為所謂影響係數是論文被引用的次數,這一個係數使得學者喜歡做非常引人注目的研究。
我承認,要決定一篇論文是否有價值,的確是不容易的事。可是,盲目地依賴所謂的影響係數以及論文所發表的期刊,的確是值得我們大家深思的。假如一位學者做的研究是非常冷門的,當然其研究被引用的次數就會很少,可是這一定表示這篇論文沒有意義嗎?我們也許可以說,能夠在這三個雜誌上發表論文並非易事,但是我們實在不能說,只有這三個雜誌是最值得大家注意的。隔行如隔山,說實話,只有內行人知道一篇論文究竟是否真有其價值。
我尤其覺得該注意的是,一直不停地發表論文,一定表示有意義嗎?以工學會的教授來講,如果他能夠在實驗室裡做出一個相當精密的儀器,他所受到的重視絕對比不上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一篇論文,這才是我們該好好檢討的事,我們的教授們是否應該如此盲目地追隨外國所謂不發表論文就被開除的政策?我覺得我們也應該鼓勵很多的教授在發表論文以後,能夠認真地在技術上力求精進,使得學生在他的指導之下,可以學到不少與工業有關的技術。我希望政府知道,這種技術和理論是一樣重要的。
最近,一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希格斯接受訪問的時候透露一個有趣的事,他說他已經很久沒有發表論文了,所以校方常常寫一封信給他,要他填一張表,表上當然要求他寫出投稿幾篇論文,每次他都寫沒有論文,這使他窘不堪言,可是他仍然得了諾貝爾獎。我們國科會也好不到哪裡去,要申請研究計劃,他們也要問你這五年內是否有過論文發表。我一直好奇,像希格斯這種偉大的物理學家,如果在我國申請研究計劃,不知道是否會拿到任何的支持。
我們的學術界其實是很可憐的,比方說,工程認證也是外國的玩意兒,可是我們的政府卻又很重視這個外國的玩意兒。在我看來,我國的工業界和美國的工業界性質完全不同,我們應該有我們自己的工程教育,為何一定要符合外國的標準?從這件事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其實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這實在是十分令人遺憾的事。
我當然沒有意思要完全孤立、不理會世界的趨勢,可是我們有的時候也要對自己有信心,要有一種自己的評鑑制度,而絕對不能盲目地跟隨外國,因為很多外國著名的學者,顯然根本看不起那些我們所推崇的制度。
魚缸外的金魚
禱告
真正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