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良達 2012.10.27
人是理性的動物,所以人很自然而然的會做許多的理性思考,會分析、判斷事情,會研究、探討事理及物理,更會條理分明的表達溝通;但是如果僅止於此,人的生活將很枯燥無味,並且壓力會很大;所以我們還需要有感性的調劑,而在理性與感性交互運用的過程中,讓我們的身心靈,處在最佳且平衡的狀態下,使我們的心情可以真正的放輕鬆。
人是理性的動物,所以人很自然而然的會做許多的理性思考,會分析、判斷事情,會研究、探討事理及物理,更會條理分明的表達溝通;但是如果僅止於此,人的生活將很枯燥無味,並且壓力會很大;所以我們還需要有感性的調劑,而在理性與感性交互運用的過程中,讓我們的身心靈,處在最佳且平衡的狀態下,使我們的心情可以真正的放輕鬆。
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確都需要理性和感性的互相調劑,其最佳的交互運作方式,莫過於『理性為本、感性為用』,或者也可以說是『用理性基礎過感性生活』。 本來我們如果想要放輕鬆,最好應該是以感性為主,所謂感性就是憑你的直覺、按你的感受、依你的情緒而行,講的更白一點就是你高興怎麼做、就怎麼做,或者再誇張些來說,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如此隨興而為、任意而行,像藝術家、又像哲學家般的感性,不就是最沒有壓力、最能放輕鬆的嗎? 表面上看來,好像是這樣沒錯,問題是,如果你一直如此率性,短期內是可能很輕鬆自在,長期恐怕反而要帶來更多的苦惱,會讓你更加的感受到壓力,譬如說你可能因為坐吃山空、生活出問題,譬如說你可能因為太任性而失去工作、得罪朋友等,這都是划不來的。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的放輕鬆、紓解壓力,就必須以理性為本來過感性的生活,不能純以感性來過日子。 所謂理性為本,就是以理性為基礎,不論生活或工作,都先作理性的思考、分析與判斷,這樣比較踏實,不會天馬行空、不會竟日盡是作些不務實的白日夢。 所謂理性的思考、分析和判斷,就是以比較科學的方式來決定生活的模式與工作的方法,以及一切行事為人的準則,包括:理性的(甚至藉助於性向測驗等比較科學的方法)認知自己、了解自己,理性的分析並選取職業與生涯;也包括:理性的理財、理性的管理時間、理性的規劃生活等等。
總之,現代人處處講究管理,工作上要管理,生活面也需要管理,財務要管理、時間要管理、飲食要管理、健康要管理(體重要管理)、人際關係也要管理,而所謂的『管理』,就是『管』之以『理』,也就是以理性為本、以理性為基礎。
那麼,何不乾脆理性到底就好了,又為什麼需要『感性』來調劑呢?因為人總歸是人、而不是機器,人不能冰冰冷冷的只是一切照規矩走、凡事按規矩辦,這樣人之所以為人的人性化的層面,屬於人文的層次盡失,即使連禽獸有時候都可以通人性、有感情,人怎麼可以自己反而失去這一切呢?
所以我們必須以『理性為本、感性為用』,以『理性的基礎過感性的生活』。
譬如說,一個企業應該訂立人事制度與規章,這樣人事管理才有所依循,員工也才知所遵循,這是『理性』、這是『基礎』;但是當人事規章實際在運作時,我們卻要以感性來充實它,假設依人事規章,男性員工的配偶生產時,可以請陪產假兩天,當有任何一位男性員工申請陪產假兩天時,我們不能只照章行事、准他兩天假就算了,應該要恭喜他,高階主管應該給他一張祝賀卡,人事單位應該問他有沒有其他需要幫忙之處,企業內部的刊物甚至都可以報導這個喜訊,讓所有的同事共同分享這樣的喜悅;這樣的人事管理才不會硬梆梆、死氣沉沉、更不會失之冷酷無情。
又譬如說,企業應該制訂薪資制度,每一位員工就按此制度來敘薪,這是『理性』、這是『根本』,這樣的企業才會打下成功的基礎,才可能成長、發展成為大規模的企業;可是單單這樣子還不夠,還應該加上感性的訴求,每個月發放薪水的時候,除了應該依照這個理性的制度計算出應發給員工的薪資清單之外,最好再另附上一張謝函給員工,謝謝他一個月來的辛勞,有的企業很有智慧,乾脆就將二者合而為一,發給員工的薪資清單上,就順便謝謝員工一個月來的辛勞,簡單幾個字或一兩句話,員工就感到很窩心。 我們個人的生活安排等,也都是一樣的道理,上班族收入大部份都是固定的,我們絕對不應該太率性、太隨興,否則恐怕我們常常會將信用卡刷爆,而且一輩子都在無止境的還款與沉重的循環利息壓力中茍延殘喘,那可真是難以輕鬆呢! 我們乃應該以理性為基礎,盤算一個月的收入與支出,做好各樣儲蓄或保險或理財等規劃,甚至應該仔細計算每一天可以花多少錢等等,這樣才不會寅吃卯糧、入不敷出;可是我們日子如果都這麼過,那有多無聊;所以你還是要偶爾浪漫一下,偶爾去shopping一下,也許到餐廳打個牙祭或看場電影都好,頂多就是那過後的一個禮拜稍微節約一點,把多花費的錢再省回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