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惠慈 2002.10.27
書名:愛戀青春,怎young都美(校園出版社)
書序
兩年前校園團契成立了研訓中心,著手編寫青少年團契適用的教材。我們幾個喜歡跟青少年「廝混」的大人,立刻想到的是:這段成長階段,最令他們困擾的是哪些事?他們對哪些事最感興趣?信仰跟他們的生活有什麼關連?然後,我們都同意就來談談青春期吧!
青春期,有什麼好談的呢?首先,他們的身體在改變。記得以前在國中教書時,一個暑假過後,總有幾個本來坐第一、二排的孩子,往後挪了好幾排,因為突然間他比別人竄高了好幾公分!身材改變、長青春痘……這些生理的變化,自然不在話下。隨之而來的是情緒的改 變,人際關係的改變。比方說:有個孩子老是坐沒坐像,老師走過去總就要踢他兩下以示警告,搞得他很煩,甚至自認為「反正我不是什麼好學生」。有一天老師才終於發現,原來課桌椅根本塞不下他長得太快的身體……生理影響情緒,又影響了他的自我概念。
有個小五的女孩突然對坐在他旁邊的男生發,她氣他拍了她的背,以前她不以為意的打打鬧鬧,現在卻十分在意,因為,她怕別人發現自己開始穿「學習型內衣」了……他和朋友的關係在改變。最令青少年父母難以理解的是,孩子動不動像吃了炸藥似的無理頂撞,前一分鐘還跟父母大吼大叫,下一分鐘同學電話來了,居然立刻能夠談笑風生……他和家人的關係在改變。
要說,還有一大堆呢!有些是來自社會面的影響,像是面對媒體色情的氾濫,他們會發現自己的反應跟小時候的確不一樣了;對性別的認識,也不只停留在「你是男生,我是女生」而已,他們會感受到性別刻板印象帶來的不舒服,會發展出兩性戰爭或者相互尊重,就看如何適時的引導他們了。
「少女情懷總是詩!」「哪個少年不懷春?」接著,我們也要跟他們談「情」說「愛」。 以上說的就是這本教材涵蓋的四方面:生理、關係、社會、愛情。知道要談什麼了,再來就是怎麼談?怎麼讓他們感覺不是像在跟「恐龍」說話?怎麼讓他們不會在你面前都贊同,轉過身卻背道而馳?我們想到的是:他們先說,我們後說;他們說的多,我們說的少、卻精準;要他們說之前,還得先設法,讓他們 對要談的話題有點「感覺」。因此,每一課,我們都設計了一到兩個破冰活動,目的不只是讓大家熱絡起來,更是為了導入主題,從活動中引發一些體會、思考,接著寫學習單、進入小組討論,再來才是信仰帶出的信息,與他的決定。
為了避免在團契上健康教育或公民課,我們一定要提出聖經的價值觀。例如談到身體的界限時,我們希望學生學習作身體的好管家,而不是強調「身體自主權」;談到兩性議題時,更看重兩性都源自上帝的形象,也都要像基督一樣完全,而非強調「兩性平權」;談到性愛觀時,不只消極的避免婚前性行為,更積極體會上帝的心意,將性與愛,性與靈性連結在一起。
每一次我們幾個「大人」在一起討論時,總是玩得很開心,談得很盡興。不多久,我們發現每個人的特質與恩賜不同,卻又互補得非常神奇。有幾次,我剛提出某一個主題下有什麼理論、什麼內涵時,經帶活動的培立很快就會說:「哦,我們可以先玩一個遊戲……」而詠霓呢,孩子都上大學了,她還非常會從青少年的角度看事情,她會說:「他們可不是這麼想的……」她尤其擅長使用圖像和比喻。
寫過《學習零障礙》一書的家潔,開會時跟大夥兒嘻嘻哈哈,可是離開會議桌不久,我們就會收到她作的記錄,成為重要的底稿;她的組織能力讓整本書有了清楚的架構。另一位靈魂人物是「老少年」,六十多歲的林芳治長老,我們到他們教會的少年團契,居然聽見國中小孩也喊他:「芳治兄」呢!他非常注意我們是給孩子知識,還是上帝的智慧?至於我,在快快樂樂的玩過、談過後,就要像老牛吃草,一再反芻,咀嚼為文。我們「玩」過了,又找了好幾個教會的青少年團契、營會作實驗,教材一修再修。於是發展出「remark」這一欄,儘可能的去想學生可能有什麼反應?我們如何見招拆招?當然,還會有許多超乎我們想像的可能性,期待您與我們一同去發掘。
青少年,尚未成形的生命。多麼期待一場會遇,我們能發現他們的美質!更是多麼希望他們遇見上帝,讓青春值得愛戀!謝謝敦化國中的李加寶老師,政治大學的錢玉芬老師、台灣師範大學的黃迺毓老師,幫忙審稿,提出建言。謝謝木柵活石教會、台北信友堂、和平長老教會、懷寧街浸信會、潭子客西馬尼教會、屏東浸信會、花園新城教會、木柵靈糧堂、中國信義會,讓我們能落實在團契中實驗、編修。一本書是一場演出,編輯謝幕,該輔導們上場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