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ofia 2007.06.24
書名:阿拉斯加之死
作者:強.克拉庫爾
譯者:莊安祺
出版:天下文化
『這是一本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說清楚的書,就如同你很難用三言兩語把生命的本質和人類最潛在的心靈世界描繪完整。』
1992 年阿拉斯加山脈北緣,一部廢棄的舊巴士裡,傳來陣陣屍臭。睡袋裡裹著一個年輕人,身旁散落幾本書、和一本簡短如謎的日記。他究竟是誰?為什麼死在荒野之中?在孤寂而寒冷的阿拉斯加,他在追尋什麼?本書觸及到人類更內在的神祕呼喚和生命躍動,是一本報導文學作品,更像是一本偵探小說。
克理斯自大學畢業後,想結束的不單單只是校園生活,也想結束與父母無法交集的生活、結束常人的物質追求空間、結束由人類帶來的科技享受。因為唾棄人類所創造的文明;所以把多餘的錢捐出去,也放棄了大部分的財產,追求在那社會邊緣遊走的生活、固執於那種超完美的精神領域。一種你我無法觸及的心靈之旅從美國東岸延伸至北美阿拉斯加。
『我想要的是躍動的、而非安逸的生命歷程﹔ 為了所愛,我寧可冒險犯難、犧牲自己。 我感到自己有著豐沛無比的精力, 但在我們寧靜的生活中,卻找不到宣洩之處。』
∼托爾斯泰(家庭幸福)
其實,克理斯無法建立成熟的人際關係,極端孤立,所以他選擇了逃避,他有著很嚴重的道德上的潔癖,一生追求貞潔無欲的人格,而回歸大自然的原始生活,那樣才有歸屬感。別人給他的愛及關心,都令他有極度的罪惡感,甚至瞧不起他,這使得他無法適應現今的社會生活。
克理斯傾向把事情分為黑白兩極,以極端嚴格的道德標準來衡量自己和身邊的人,這也許和他的家庭有關,克理斯發現父親華特離婚的真相,常想起他父親多年前的行為,然後默默地在心裡將他視為假猩猩的偽君子。他將一切一一記在心上,逐漸地,累積了滿腔自以為是的憤怒,再也無法壓抑。
有些讀者非常讚賞這個男孩的勇氣和崇高的理想;有些人則嚴詞譴責他是個瘋子、是個有勇無謀的白癡、是個怪人、是個因驕傲和愚蠢而毀了自己的自戀狂,根本不值得媒體小題大作。有位讀者就寫,過去十五年來,我在曠野見過幾個像克里斯這樣的人,故事都一樣,充滿理想、精力充沛的一個年輕人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曠野,最後惹上麻煩,唯一不同的是克里斯的結局是死亡……他凍死是因為他不顧勸告,過於自傲。……
『對厭煩人類和工作的人而言,曠野充滿吸引力, 它不止讓人逃社會,而且對於浪漫主義者而言, 更是以宗教般儀式試煉性靈的絕佳舞台。 曠野的孤寂和完美的自由,創造了完美的環境, 容許憂鬱,抑或狂喜。』
∼納許《曠野與美國心靈》
但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克里斯追尋人們一生想追求的「美的感動」,在曠野裡作孤獨的流浪者,遠離文明,正如他著迷於托爾斯泰及梭羅的禁欲主義如道德上的剛正不屈,他想充分體驗最原始簡樸的生活方式。
最後,他終究沒有通過飢餓的考驗,誤食洋芋種籽而亡,他沒有機會再回到人類的文明社會中。
他在廢棄公車上留下一張小紙條:
S.O.S. 我需要你的援助。
我受了傷,瀕臨死亡,過度虛弱而無法離開此地。 我孑然一身,這不是開玩笑。看在上帝的份上, 請停下來救我。我在附近採漿果,晚上就會回來,謝謝!
克里斯臨死前爬進了一個母親親手為他縫製的睡袋,彷彿重新回到生命誕生前的那個原點。
本文原發表於作者的部落格:☆十字架的交叉點★ 【延伸閱讀】:
《心靈雞湯》裡的〈海盜〉
對話-交會時的光芒 - 我讀《達賴喇嘛讀聖經》
宣的奇想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