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道仁 2014.01.05
這本書是我在CPE讀的書當中,最推薦的其中一本,作者是馬汀‧羅孚,上智出版社出版。書中分析人生伴侶或親密朋友間互動及受傷的模式,並提供建議來醫治與重建關係。
一、本書對我的幫助
1. 書中分析情緒糾結與情緒阻隔的傷害(p38-39),提出依附行為分成安全型伴侶、逃避型伴侶、專注型伴侶(p45-46)。
我覺得自己在家庭互動中比較偏向情緒糾結,不過我又有很多自己的意見,因此這部分不是很像。另外別人在旁邊的時候我會黏人,可是如果只有一個人也可以很開心,因此這部份或許沒有糾結得太嚴重。同樣地,我的依附行為若有問題則是偏向專注型。我也有去請教太太的想法,她也認同我可以再獨立一點,但這部份還沒有深入地探討。另外我母親常常會幫我劃界線,鼓勵我獨立一點,或許也是因此讓我跟母親的糾結沒太過嚴重。
2. 書中提到婚姻問題時,可以朝兩方面找問題根源及解決方法:問題在於我們自己的現況或問題在於原生家庭的傷害(p73)。這是很好的分析,對我和太太探討一些問題也很有幫助。
3. 書中提到簡單的驗傷法,就是看自己在關係中沮喪、挫折、生氣、煩燥時什麼傷口或按鈕被觸動(p68-69)。這些自我覺察非常地好,要先有自我覺察才有成長空間,因此我覺得自我覺察是成長的第一步。另外若覺察到的問題傷害一直不處理,久而久之就會保持距離或更加過份靠近(p108-109)。我覺得自己婚姻中有時候也會如此,因衝突中我會先安撫而沒有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因此也試著學習在適當時機表達自己的感受,希望能有所成長。
4. 書中提到溝通要注意先思考自己要說什麼,並確定對方可以聽(p175-177)。確定對方在能聽的狀況是很重要的,我發現之前不太慎選溝通場合,比較急於溝通。要特別安排的話,又會忘記或覺得很麻煩,不過仍然是可以學習的方向。
5. 書中提到可以使用對話輪來溝通,從我注意到、我猜、我覺得、我害怕、我想要、我欣賞/感謝、我希望(p181-182)。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溝通模式,不過使用起來,還要多熟悉。
6. 書中提到溝通的三個陷阱:強迫對方同意你的想法、話題停留在過去的錯誤而不談未來、用輕蔑嘲笑的方式折磨伴侶讓自己佔上風。溝通的助力則是對對方有興趣、對對方喜歡的話題有興趣、對等的溝通(p187)。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特別是溝通陷阱的部份,要小心避免。
7. 書中提到「不能因為對方不照我想要的方式來愛我,就說對方沒有盡力去愛」(p211),這是很好的提醒。
8. 書中提到寬恕關係中必須要求傷人的一方停止傷害的行為,也提醒太快的寬恕是否認或情緒糾結的表現(p237)。我覺得停止傷害確實是必要的,但也要有界線分清楚哪些是傷人者的責任,哪些是被傷害人的過敏反應。至於太快的寬恕,我覺得自己常會如此,確實有點否認自己的情緒,也是想討好別人、情緒糾結的表現。這是很好的提醒,之後我會多注意。
二、 對本書的評估及或不同的觀點,提出問題
1.我喜歡靈修是愛的旅程的觀點,靈修最重要是體驗上帝的愛,並且實踐在對人的愛,這是很具啟發的觀點。
2.書中區分寬恕與和好:寬恕是內在個人的,是傷害者和被害者兩方都要準備的,和好則是人際的(P231-233)。我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區分,有此區分則每個人雖不見得都能和好,但至少都能寬恕。
3.我非常喜歡派霞‧尼爾森的人生五章(p259-260),這提醒我們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先察覺問題、承認問題,再慢慢學習及成長,漸漸地完全走出不一樣的路。這讓人比較不會在察覺自己問題又無法立即改變時挫折沮喪,因個性成長改變本來就需要時間。
三、 是否可應用在臨床事奉上
1. 書中提到過去的傷害對我們現在的影響,會批判並影響我們,但其實他們不好也不壞,也可以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們必須接納它們(p58-59)。這是不錯的提醒,用這個觀點比較能讓人接受自己的傷害,在輔導別人時可以使用。
2. 書中提到要改變並處理傷之舞,就是要認識自己的情緒按鈕,並發展新的因應方式。若是情緒被觸動時以憤怒回應,就容易繼續傷之舞。若採用探索受傷的方式回應,就能開啟新的成長(p129-130)。書中也建議可以說:這是我的傷,請幫助我(p154)。這是非常好的觀察和建議,也很適合建議給在家庭互動上有困難的人。
一夫一妻制?
大學「交」了沒—大學生感情事件簿
大學「交」了沒—戀愛必修零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