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旭榮 2015.11.15
執筆這篇文章之時,教育部門前還有許多高中生、家長在抗議課綱微調。相信這些日子以來,那些孩子的父母親一定都很焦慮,特別是事情已經發展到有一個學生自殺、另有一個學生與父母發生衝突。在媒體發達,反抗權威、講究多元的後現代處境中,成長於威權體制、現代主義下的父母輩真是難為;一方面掛慮孩子的安全,一方面又猶豫該不該干預孩子的行為。基督徒父母加上對於信仰理念的堅持,面對同志、性別議題,電玩流行、經濟遲滯等,相信更是憂心忡忡。到底教導孩子的界線在哪?孩子在接受學校教育、大眾媒體訊息時,我們該如何畫下界線又循循善誘呢?
孩提時代,我的父親是缺席的。結婚後生兒育女,在教養的事上常提心吊膽,生怕自己因為沒有被父親教養的經驗,在父職上失職;特別在孩子從青少年「轉大人」階段,竟比孩子更困惑於種種問題:到底功課還是品格重要?電玩可以玩多久?可以交男女朋友嗎?可以穿耳洞嗎?不想去教會、團契怎麼辦?還記得有段時間孩子不去教會、也不去學校團契,不敢問他,生怕衝突後讓他對信仰更反感,常常憂慮到半夜起身流淚禱告。那段時間,若有人邀我去講「親子教養」,我都不敢接,生怕哪天教養失敗,沒臉見江東父老。
《小老百姓神學》的作者毛樂祈寫了第二本書,主題居然是「教養」,我很佩服他的勇氣。孩子這麼小就敢寫,萬一將來小孩沒有照著理想走怎麼辦?樂祈自己也為此猶豫過,但他在序言中說道:「儘管我有作好見證的責任和義務,但幸好我不必為他們負全責(有上帝負全責),只需盡可能忠於上帝和自己的信念,在這條路上我仍舊不停學習向恩典敞開、面對自己的錯誤」。這也是何以這本書最後定名為《讓耶穌幫你帶小孩:後現代的有基教養》的原因。換句話說,「耶穌基督」就是我們教養孩子的界線基準。
《讓耶穌幫你帶小孩》不是要教你一些教養撇步,而是想要嘗試討論「到底在目前的社會中,我們該如何把信仰深刻、忠實地傳遞給孩子。讓教養『有基』。」樂祈說:「如何在一個風景萬千的世代,預備孩子的心田成為信仰的好土,讓他們的信仰能紮實、生命有底蘊?這是非常艱鉅的挑戰。與其說,我有完整、精確的答案,還不如說,透過寫作這本書來作一個較為完整的反省。」
這讓我想起梅麥克(Mike Mason),他的第一本書《比翼雙飛》,是拿人類的婚姻與我們和神的關係相比擬,也就是把神學思考展現在婚姻中,寫得真是深刻動人,連他的老師巴刻都讚不絕口;後來他寫第二本書《孩子送我的生命禮物》,則是寫教養女兒的書。幾年前有一次,我們邀請溫哥華維真學院的保羅‧史蒂文斯老師來講「職場神學」,會後我們請他吃晚餐,席間我問他梅麥克(他也是維真學院畢業的)現在在哪裡牧會。史蒂文斯揚起眉毛,微笑著說:「梅麥克從來就沒有牧會,他畢業後又回去當他的郵局局長。」我才明白這種神學應當展現在生活各種層面的理念,就是維真學院的創校精神。身為維真學院的另一位畢業生,毛樂祈這樣說:
「我們的生活(包括教養)就是我們神學的展現,每個人都有神學,問題是哪一種神學?教養也是一個『好神學、還是壞神學』的議題。儘管我們大概都說相信上帝、或會背誦主禱文和使徒信經,但是我們在教養孩子當中所展現的神學是更為具體、真實、完全無法遮掩的。換句話說,其實我們和兒女的相處與教養、所堅持的價值、所盼望的的未來,其實都是不折不扣地在『實踐』自己的神學。」
跟梅麥克一樣,樂祈的第二本書也寫教養,雖然是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出發,但都是要把神學信念展現在生活(教養)中。為了讓讀者認識孩子們所生長的文化土壤,好讓我們可以把他們栽種得更好,他在書的第二部份分析後現代文化的優劣,深刻而清晰;而第三部,寫如何實際將基督信仰融入教養與家庭生活,很有新意又實際可行,既為教養立界線,又能豐富其內容。這本書應該會跟你所想像的教養書都很不一樣,是「小老百姓的教養神學」。
八月我們也剛出版另一本談教育的書,是美國知名教育學者巴默爾的《未來在等待的教育》。未來在等待的教育當全世界的教師都對教育深感挫折,巴默爾提倡「靈性是教育的泉源」、「教學是創造出一方空間,供人們實踐對真理的順服」、「教育的目標是要凝聚真理的群體」等,這些似乎與世界潮流相反的目標,並且特別提到,要達成這些目標,讓學習空間保有開闊、接納的特質,為學習者區分、畫出標示清楚的「疆界」是重要的一環,真正充滿生命力的教與學,需要「立界線」。這本書原本是為基督教大學及神學院的教師們寫的,沒想到卻引起一般教育界及其他宗教教育人士的重視,產生極大的迴響,對美國高等教育帶來重大的影響,很值得一讀。
柴斯特頓曾說過一個比喻:把一群小孩放在懸崖上的草原玩耍,孩子們一定不敢靠近懸崖,只敢在離懸崖很遠的小小範圍裡玩;但如果有人在懸崖邊圍上圍籬,孩子們就可以自由奔放地在草原上盡情嬉戲玩耍。
「立界線」不是為了限制,而是為了自由。
●歡迎參觀《哈啦讀書心得》哈屁股與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專欄主要寫手:應仁祥
【延伸閱讀】:教育無法解決的問題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如何選類組?
免學費?不如好好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