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思想的蘆葦》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道德使人相信上帝與來生:紀念康德誕辰三百周年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康德》(Immanuel Kant),不知名畫家。(圖片來源/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今天是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三百歲生日。

「1724年,4月22日,週六,早晨五點,我的兒子以馬內利(Immanuel)出生到世上,23日接受聖洗禮。願上帝在祂的恩約中因著耶穌基督保守他直到他蒙福的末了」。這是康德的母親Anna Regina Reuterin寫在家庭聖經上的一段敬虔文字。有這麼樣一位敬虔的基督徒母親,又能出生在基督教敬虔派的基督徒家庭中,表明康德是一位蒙福的人。

後來,康德回想他的母親時曾說:「我母親是一位好脾氣、熱情、敬虔與正直的婦人以及溫柔的母親,她以敬虔的教導以及美德的榜樣引導她的孩子敬畏上帝。她經常帶我到郊外,叫我注意上帝的創造之工,並以一種敬虔的忘我喜樂表達上帝的無所不在、智慧與良善,這在我的心裡烙印上對那位萬物創造者一種深度敬畏」。康德必定從母親那裡得到極敬虔的基督教教育,並承傳了她的基督徒美德,使得他一生滿懷崇高的道德情感,敬重道德法則,這在建構他的哲學系統上產生無可取代的深遠影響。

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最後「結論」裡寫了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話:

「有兩樣事物,我們愈是經常而持恆地反覆思想,它們就愈會使心靈充滿常新又日漸增強的驚歎與敬畏,即,在我上面的星空以及我裡頭的道德法則」。

我相信,怎麼從佈滿星星的天空與充滿道德法則的內心體悟上帝,正是康德母親給他最為珍貴的基督教教育成果。就此而言,沒有他母親以及她所承繼的敬虔派基督信仰沃土,就不可能產生康德的哲學。

雖然到了《實踐理性批判》(1788)時才充分展開,但在《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1781)書末「純粹理性之準則」(The Canon of Pure Reason)裡康德就已清楚表明道德是使人相信上帝與來生的唯一可靠理性根據。在那裡,康德簡要地論述了,根據道德強加給我們的義務,「上帝」(God)與「來生」(a future life)是兩個必然的設準(two postulates)。對康德而言,沒有上帝與來生這兩個設準,德福一致(最高善)就不可能,道德就不可能圓滿,因而理性之內在必然要求就不得滿足,最後,道德必瓦解崩潰。說白了,若沒有上帝而人又必死,那麼實踐道德就毫無意義。這應該就是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的名言「若無上帝,凡事皆可行」的道理所在。

然而,單單作為「理論的」設準,上帝與來生在知識上仍然是沒有經驗根據的可疑概念(problematic concept)。簡單地說,我們的道德要求我們一定要相信上帝與來生,但我們的知識卻無法肯定一定有上帝與來生,因此,我們對上帝與來生只能是一種出乎道德要求的主觀信仰。這就是康德所謂的「道德信仰」(moral faith)。總之,道德是人能肯定有上帝與來生的前提。

然而,如果道德法則只是我們出於經濟利益而發明的意識形態(Karl Marx),或出於權力意志(慾望)而發明的奴隸虛構(Friedrich Nietzsche),又或是出於壓抑性本能的超我建構(Sigmund Freud),那麼康德的上帝與來生就連同他的道德理論成了虛假不實的虛構物了。換言之,若通不過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這三Paul Ricoeur所謂的「質疑大師」(three masters of suspicion)之解構批判,那麼康德的道德哲學及其肯定的上帝與來生也就極可疑而不可接受。

看來,今天瀰漫整個現代世俗世界(以大學為中心的學術界尤其如此)不是康德哲學所肯定的那種實踐理性的自律道德,而是三位質疑大師及其各式變種之徒子徒孫的各種不斷飄浮流動的自然、環境、生物、社會、權力、性別等等五花八門的「建構論」所發明的善惡意識形態。

很清楚,康德的上帝理論對那些尊崇敬重道德的人才「可能」(注意,我是說可能而已)有說服力,至於對那些不相信道德是必然的、絕對的、普遍的、永恆的法則的人而言,「上帝」則完全不可信,是不必要的假設與幻相。「上帝」不但不必要,而且極為有害,甚至是邪惡的,故必除之而後快,如新無神論者所言。這就是今天源於北大西洋兩岸之歐美世俗文明的文化基調,加拿大哲學家Charles Taylor在其兩部大著裡有甚為周詳細緻的分析闡釋。

不過,在我看來,其實那些自以為最有道德並自視(可)為神的道德理想主義者、道德烏托邦主義者、道德人本主義者、道德自然主義者、道德無神唯物論者才是最惡毒的敵視上帝者。康德死後二百多年來的世界歷史清楚顯明如此,瘋狂膜拜(無論真拜或假拜)馬克思無神唯物論之邪惡殘暴共產黨為此中之最。

然而,是先有康德所熟知的聖經所啟示的那位創造天地萬有的上帝,還是先有道德呢?當然是先有上帝。為什麼會有這個世界?為什麼會有星空?為什麼會有自然法則?為什麼會有道德法則?為什麼會有人?為什麼人會有道德良知?為什麼會有康德?為什麼會有路德?為什麼會有阿奎那?為什麼會有奧古斯丁?為什麼會有保羅?為什麼會有基督信仰?為什麼會有耶穌基督?等等,誠實的康德必承認自己不可能回答這些問題,但這些卻都真實存在,無論你喜不喜歡。但為什麼?如何可能?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末了的篇章裡說:「無人能誇耀他知道有上帝以及來生,如果他知道,他正是我長久[且枉然]在尋找的人」。這是他的誠實話。確實,無人能憑著自己的認識能力知道真地有超越此生此世的上帝以及來生,事實也表明人對此眾說紛云,莫衷一是,對立難解。因此,康德對那些沒有實在根據而整天出口閉口「上帝」如何如何的神棍、宗教騙子以及迷信無知的教徒之胡說八道確實是當頭棒喝。

但人天生無能力,就表示人無法知道有上帝以及來生嗎?我沒有能力認識上帝,就表示上帝不能被我認識嗎?康德以及他所繼承的啟蒙運動之人本理性主義之根本限制與問題就在此。因為不相信有上帝與超越界,也不相信人有認識超越者的能力,因而斷然否定一切關乎上帝及超越界的言說文字之真實性。然而,除非沒有聖經所啟示的這位上帝,否則上帝難道沒有能力讓人認識祂嗎?難道上帝無能主動向人啟示祂自己嗎?難道上帝無能破除人的限制以及無知無能而親自向人說話嗎?如果上帝能叫驢子說話,為什麼上帝不能與人說話呢?為什麼上帝不能讓人聽到並明白祂要向人說的話呢?但正如無人能證明,一樣,也無人能斷定沒有聖經的上帝,故無人能斷然否定上帝可主動向人啟示自己好叫人認識祂。因此,當有人宣稱得了上帝之啟示時,除非你能確然地否定其宣稱,否則你就必須承認他的宣稱為真的可能性,故你應謹慎嚴格地察驗檢視基督徒根據聖經所宣講的上帝啟示之道,而不應獨斷地否定並加以嘲笑。

當然,不能否定不表示就能肯定。但宣稱得上帝啟示者若有血有肉地在世上展示了他們的宣稱,二千來年以不顧自己性命的信仰作為改變了世界各地幾乎不可能改變的個人、家庭、社會、民族、國家,革新他們的生命與生活,把他們帶入宛如康德的父母所承繼的敬虔信仰生活中,那麼我們又要怎麼否定他們所宣講的上帝與永生呢?如果連太平洋西邊這小島臺灣四百年來都因不斷來此佈道宣教的歐美基督徒之白白恩典,那麼康德要怎麼理解宣講那位創造天地萬有之上帝因愛世人而道成肉身成為人的基督信仰呢?

唉,不過,路德說的是,理性宛如娼妓。想要單單藉由理性肯定上帝,叫人相信上帝,幾乎是癡人說夢。這是真的。但,你怎麼知道上帝不會改變任何一個祂想要改變的人的理性呢?你怎麼知道上帝不會改變你認為最不可能改變的那個人的理性呢?不,因相信上帝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救恩之故,我們應仍堅持理性,仍努力向每個人可說理的人說理,雖然也應明白理性之不足與敗壞。

對,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無論理論或實踐上皆如此,如康德所言;但理性更是敗壞的,這是康德所不言也不喜言的。因為理性是敗壞的,所以理性不可靠,單靠理性所斷定的思想觀念也不可靠,至少不全然可靠;在判斷諸如上帝、永生、世界、人等關乎生命意義之核心事物上,理性尤其不可靠,不,幾乎全然不可靠。「只是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羅5:20),上帝的救恩能重生人的理性,使其死而復生,而彰顯上帝的真理、慈愛、良善、公義、聖潔與榮耀。

我的博士論文寫的是當代法國哲學家Paul Ricoeur (1913-2005),但我的博士學科考試則選考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雖然我不是康德哲學的信徒,但他的哲學卻給了我極深遠的影響。從碩士研究以來,我的主要哲學訓練與許多重要哲學觀念都得自於康德,尤其他的道德哲學,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斷在翻閱康德的書,努力消化並試圖超越他的哲學思想。

20240422 大肚山



本文引自柯志明老師臉書

【延伸閱讀】:
《我是誰?》
走出宿命,活出才德婦人的生命
母親職分有時感覺像是一種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