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姊妹》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非常母親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我父親是工程師,正逢台灣展開各項建設、大興土木的年代,他賺的錢不算少,是一般人的兩倍。但我們的家境卻是小康,甚至比小康還要差些。因為父親是長子,他每月辛苦賺得的薪水不能單單花在我們一家四口上,還得拿一半回去給阿公阿嬤那十多口人的大家庭,供應弟弟妹妹讀書。

我的家七坪兩層樓的小屋,簡簡單單,沒有甚麼擺設,一眼望去就是幾個家具。然而我的母親從外頭撿了幾根枯枝,塗上白色油漆,再黏上一些白色的保麗龍球,再綁上一些親手做的蓬鬆浪漫的淡粉紅色紙花,讓客廳有著冰雪奇緣雪世界的Fu,浪漫滿點。母親沒學過室內設計,但她用巧思豐富了空間層次,我的家在她的妙手下成了美觀與實用兼備的小天堂。

母親跟著鄰居媽媽們一起去上社區里民活動中心辦的烹飪課。她學到了排餐煮法,就回家布置起來。餐桌鋪著一塊布,上頭擺著親友送的刀叉湯匙,爐上玉米濃湯的香味陣陣飄來,家裡儼然成了西餐廳。我跟弟弟飢腸轆轆,終於等到爸爸下班回家。那天我和弟弟像公主與王子端坐在餐桌旁,有模有樣的吃著豬排。爸爸媽媽的酒杯裡裝著外婆私釀的紅葡萄酒。

我們的衣服不多,一個五斗櫃裝了四個人的衣服。但我身上穿的衣服,除了學校制服外,幾乎不會跟人撞衫,因為母親喜歡在衣服上做些小變化。我和弟弟每天的便當也是。跟同學同樣的菜色,看起來就是比較好吃。顏色、擺盤,都有母親的美感在裏頭。母親做這些事,都是快快樂樂的。連做家事,我常聽隔壁鄰居的媽媽們抱怨東、抱怨西,但印象中,母親掃地、拖地、曬衣服是唱著歌。

事實上,我的母親遺傳外公的憂鬱體質,她晚年被憂鬱症所苦。但母親沒生病的時候,她活出了快樂。她給我最大的禮物,就是做甚麼事,即使是繁瑣的家事,都可以有快快樂樂的態度去面對。

我成了母親後,看了很多育兒的書,照著專家的意見,陪孩子讀書、寫功課,坐在鋼琴旁邊陪練琴,接送孩子參加英文補習班或才藝班。我發現我有陪,孩子們的表現就漂亮,我很累沒時間陪,他們的成績就普普或爛到不忍目睹。幾次小孩拿回獎狀,我跟老公苦笑著說「這獎狀應該是老師要發給我的吧」!

經過一段時日的禱告反省思索後,上帝讓我看到,祂對我有計畫,祂對我的孩子們也有計畫。我警覺到我不能再陪下去。每個人都有各自來世間的使命,不能用我的人生去換孩子的人生。想起我的母親曾經帶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我認為我絕對不能給孩子留下的回憶是書僮與接送上下課的司機。我要孩子記得他們的母親跟別人的母親不一樣!

我曾在報社當過編輯、記者。不忙的時候,我讓孩子們看見文字工作者的現場。孩子們見識到周二出報,周一晚上文編、美編集體合作獻上成果的甘苦。離開報社後,我成為全職媽媽的那幾年,也曾數次帶著兩個小孩回報社當義工幫忙打包郵寄。

幾前年,因網路福音與聖經工具網站的需要,我去台神研究部攻新約神碩(M. Th.)。老師對學生一對一指導、寫論文,每兩周就得從台南上台北嶺頭一次。我成了學生,感受壓力大造成的心悸,肩頸痠痛,頭昏,想吐,脹氣,也遇到研究卡住沒有甚麼進展的窘境。我讓孩子看見自己是如何面對這些困難,我看些勵志動畫(海賊王、火影忍者)或野外求生影片激發鬥志,繼續前進。我跟孩子(一個高中生、一個國中生)一起去圖書館K書,一起感受讀書的辛勞痛苦與享受進步的快樂。我做孩子們的榜樣,讓他們看見老媽是怎樣倚靠上帝,面對讀書的壓力、衝破考驗與難關。我很高興生命中有這次難得的經驗。我不再像他們國小那階段,母親只會在旁邊陪他們讀書,這次我活出艱苦讀書也可以有快樂。

媒體對母親有各樣的建議,「不可蓬頭垢面。即使在家裡,也要每天都把自己裝扮的乾乾淨淨、漂漂亮亮。孩子喜歡美麗的母親。」「母親要把照顧自己放在第一。每天睡眠充足、休息足夠、飲食適當、經常運動,保持身體健康,才能有精神與體力照顧孩子。」「永遠不要讓孩子成為你生命的全部。投入越多,失去越多。」「不要為了孩子, 放棄追求事業。孩子更喜歡有工作的媽媽。」……

我認為每個媽媽面對的處境與遭遇都不盡相同。上述建議,適用於某些人,但有些人不適用。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耶穌裡面,來到造物上帝的面前,了解自己的恩賜、才幹與使命。我跟我母親不一樣,我不會燒得一手好菜,我的居家布置簡約但不雅緻。但我有聖靈引導,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刻,或在職場上施展所長,或在家庭發揮養育保護、溫暖支持的能力。我有真自由,不被世俗眼光、專家建議所綑綁,我活出上帝所喜悅的母親形象之一。我的孩子很喜歡我這個媽帶給他們的回憶,而我也感謝我的母親留給我的回憶。

時下的專家媒體,建議媽媽們要成為新時代愛自己的樂活母親,不建議媽媽們像舊時代那種沒有自我的時間和空間、沒有夢想、沒有娛樂,活著全為了孩子的苦情母親。處在舊時代、新時代典範移轉下的媽媽們,究竟要當怎樣一種母親?我回憶著自己的母親,也爬梳自己當母親的經驗,我想重點在於自己希望給孩子留下的母親印象是甚麼。我希望我的孩子認為他們的母親跟別人的不一樣!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

about 飛飛

【延伸閱讀】:
《憶往》憤怒的賽賓娜
2012年,再見
植物的靈修學──從《家栽之人》得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