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弓沒有回頭箭
離神學院開學只有不到3個月了,林哲心中充滿企盼和憧憬。5年前,神就把全身心事奉的感動放在他的心中。隨著在教會中服事,這感動越來越強烈。他清楚地看到禾場的需要,聖工的美好……
年過半百之際,林哲決定重新回到學校作學生——他要去讀神學院,進而全時間事奉。
啟航三疊
面對這人生巨大的變化,林哲夫妻早早就開始為以後新的生活方式做準備。
首先要輕裝簡從,清除多餘的東西。
原以為自己的家當比較簡單,但一收拾,還是有太多東西需要處理。兩人商量了基本標準:笨重不好帶的,如臺式電腦、玻璃荼幾、豆漿機、傢具,和兩年內沒用過的東西,如餐具、衣服、沙灘折疊椅等,通通送給教會的弟兄姊妹,或送給救世軍……
看到妻子在滿屋子的紙箱中間忙碌,林哲很感動。這個年齡的太太們,大多在樂享天倫,在大房大院中作主婦。妻子在這一生中隨自已奔波,如今剛過了幾年安穩日子,又開始了翻天覆地的折騰。然而她毫無怨言,對將要開始的簡樸生活,表現出極大的理解和全力的支持。這個“鐵杆兒同路人”,是上帝賜給他的最大福分。
妻子要把林哲喜愛的運動用品:網球拍、籃球、啞鈴送人,林哲竟有些捨不得。他家附近就有網球場、籃球場。天氣好時,他常在早晨出去過過球癮。鍛煉也給了他拒絕衰老的感覺……他說:好吧,送走吧。
本著誠實、守信的原則,林哲早早地向老闆表達了提前退休的想法,老闆也表示理解。看看林哲手中的幾個課題,按計劃,結束日期恰好都在七、八月份。老闆說:good timing(時間正好)!
房子也租出去了,一切都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林哲開始數日子,他盼著在裝備中靈命得以堅固和昇華,盼著有機會弄清一直困惑他的神學問題,盼著能成為更合神心意的器皿…… 這支射出的箭,似乎在穩穩地飛向箭靶。
變數橫生
趁還有公司的醫療保險,林哲去做身體檢查。結果發現,一項生化指標超正常值10倍。醫生感到有些擔憂,建議做穿刺活檢。
他又看了第二個醫生。這個醫生明確告訴他,接下來需要做全面的檢查,也許還要治療。因此,他不能放棄現有的醫療保險,否則花費不可承受。
與此同時,林哲負責的課題,因種種原因進度遲緩。按期完成似不可能。課題進行到這個階段,不容易找到人來接替。老闆希望林哲能做完。
這些突發狀況,讓林哲有點亂了陣腳。面臨身體健康的不確定性、工作的職責,他有些不知所措。他的禱告似乎也不如以往那樣充滿平安。下一步到底怎麼走?他一下子拿不定主意。
妻子意見
林哲深感需要屬靈同伴的幫助。
他首先和最親近的屬靈同伴——妻子,進行了深刻的討論。他覺得這一切無非是魔鬼的詭計。撒但不喜歡真心敬畏神、願意全心事奉神的人,故用這些伎倆來攪局。在這樣的試探下,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信守承諾、毅然決然地邁出去。
還有,他也不想改變自己一諾千金的形象。要是遇到點兒風浪就退縮,甚至回頭,那也太不像一條漢子了。在全教會都瞪大眼睛看著他的時候,他忽然偃旗息鼓、裹足不前,別人怎麼想?沒人敢說神不信實,只會說老林說話不算數。
妻子的思考則更冷靜、現實一些。她認為,若不顧一切,只圖一個守信的虛名,是屬血氣的做法。與其莽撞前行,不如安靜、順服。在諸多因素提醒應放慢步伐之際,林哲應專心等候。如今還有條件進行全面檢查和治療,這是神特別的恩典。若是帶著健康問題去神學院,檢查、治療都不是學生保險能負擔得起的。那時不但不能完成學業,反而給學校帶去麻煩。
紛紜勸告
林哲也請教會的弟兄姊妹為自己代禱,並提供屬靈的勸告和建議。他立即得到了大家充滿愛心的禱告,也聽到許多真誠的勸慰和建議。
A弟兄是醫生。幾年前,他的一個朋友,賣掉診所,去讀神學。在學習期間查出不治之症,出師未捷,未進禾場,先被神接走。那位弟兄的症狀,與林哲十分相似。
A用委婉的方式,把這個擔憂告訴了林哲的妻子,期望他們對可能到來的風雨有心理準備。
B弟兄主動找林哲,做了推心置腹的交談。他要林哲認真核查自己得到的呼召——神當然不會搞錯,但林哲是否誤會了神的心意?是否走在了神的前面,謀求自我的滿足?要是搞錯了神的旨意,神當然伸手管教。不然,怎麼會尚未出發,先兵虧將損?
他要林哲重新考慮兼職服事。“你現在這樣不是挺好嗎?也能為神做很多事啊!”他說。言下之意是:“你幹嘛非要走此極端之路?是想引人注目嗎?”
林哲回答:“人如何看我,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神如何看我。走這條路,我確定是神的帶領。”
C弟兄則斟酌詞句,婉轉地表達了對林哲的失望。本來他希望林哲能像許多蒙召的神僕一樣,作出讓人信服、欽佩的見證。然而現在,他看到的卻是林哲尋求弟兄姊妹的幫助,是林哲的迷惘與猶疑。他覺得林哲面對挑戰,遲遲不能下定決心,顯然是信心不足。
C說,神不會玩捉迷藏,祂的呼召,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既然認定是神引領,就該有鮮明的態度,堅定地向前走!不能這樣模棱兩可,摸著石頭過河。
還有一位姊妹,打來電話,提醒林哲要徹底清理自己的罪,把所有的罪,包括隱而未現的,全部反思,清理乾淨。要在神前痛悔,祈求憐憫,決心改正。或許,神可以因此赦免林哲,除去病痛。她說,不要老想約伯,我們沒有約伯那樣完全。
編輯囑託
林哲從心底感激弟兄姊妹的摯愛和坦誠,但他的思路並沒有變得更加清晰。
他依然確信,讓他做出這一生最重要、最不容易的決定,斷然是神。完全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為祂所用,是他度過人生下半場的最好方式。因此,全人服事神的大方向絕不改變。然而,步伐的節奏、步子的大小等,他卻沒有把握。現在,這第一步如何邁出,他就不確定,需要繼續向神求問。
恰好此時,《舉目》雜誌的編輯與他聯絡,他就把自己遇到的情況和心中的疑問,和盤托出。編輯除了給他誠懇的鼓勵之外,還建議他將此事寫出,以尋求回應,且幫助別人。
經過禱告、思索,林哲決定遵囑。他不知道自己的境遇是特例,還是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想,若能引起弟兄姊妹的思考,並能吸引有見地的回應,就有意義。於是,他拿起了筆……(作者來自大陸遼寧省,獲醫藥統計博士,現在神學院修習。)
【靈程三問——回應《啟航三疊》之一】
一位也是在醫藥公司任職,並同時兼職讀神學的學者的回應。這位作者也是位詩人。並已出版了幾本電子書。
【與神有約——回應《啟航三疊》之二】
林秋如,老師、師母、OMF 宣教士、台北校園同工,她以女性的細緻,清新溫柔的文筆來對陶其敏作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