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聖誕節愈來愈近,每個禮拜各樣預備的進度也都在緊鑼密鼓的前進著,從上週開始,活動宣傳的海報已經張貼在許多的據點,有旅人因著看見而特地跑來教會一探究竟,想要認識這棟歷史建築的故事,大家都可以感覺到,今年教會的聖誕活動有別於以往,宣傳起來十分容易,到底差別是在哪裡呢?最大的關鍵,就在於歷史建築本體的公共性,以及教會選擇向公共開放這一條路,我們會說,傳福音不是教會的使命,所以教會早就向社區開放不是嗎?坦白說,這有可能僅是教會內部單方面的誤解,我們以為開放,以為朝向公共性,事實上,對非屬教會的人來說,他們對教會還是存有著距離,從他們的眼光來看,教會是十分封閉的。
當我們習慣了信仰就是怎麼樣,聖經不就是那樣講的時候,我們已經把自己侷限住,告訴人們,教會就是這樣,福音就是這樣,你們應該要來加入我們,應該要來信耶穌,所以,絕大多數的教會莫不竭盡所能彰顯自己的資源,以一種武力展示般的型態,無意識或有意識的強迫別人加入,企圖要求他人改變生活,方能得著上帝的恩典。宣教,就是一段不斷打破我們刻板印象,是我們的觀念與生活需要改變,經歷著不斷心意更新的過程,這股力量的源頭,來自於上帝自身的行動,他先做了什麼,而我們突破自我限制去跟隨,這就是真正的見證,也是傳福音。
到底修建靈修會館需要多少經費、多久時間,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沒有任何人可以給出個明確的答案,大家當然會害怕著,是否需要很大量的經費,才能夠妥善的修建好,但事實上,隨著我們不斷向公共開放時,相信經費將不會是最大的考驗,因為既然這棟建築物屬於公共財,屬於台東、屬於成功,保存這些豐富的歷史遺產,就不會僅是教會的責任而已,教會只不過是剛好在上帝的預備下,承接這項任務而已。畢竟二十年前,沒有任何人知道這棟建築物有著如此珍貴的故事,僅是聽說有商家要買去做餐廳、卡拉OK等用途,基於它是教會長老的財產,又與禮拜堂相鄰,而傾眾人之力買下。若非教會勇敢的踏出那一步,恐怕這棟老屋早就消失,而最近所挖掘出這麼多的文化遺產,也將不復存,無法向後人說話了。
遠比經費更大的挑戰,在於這棟老屋的未來性究竟會是什麼,我們思考的點需要從它該怎麼修,需要多少經費,預先跳到它修好以後該要怎麼辦,否則就算修得好,它都極有可能會變成蚊子館不是嗎?這些年來,我們可以看見公部門運用大筆的經費在建設硬體,卻忽略軟體的重要性,以致於大量的閒置空間出現,最後只能放在那邊等它壞掉而已。但我們有可能走出一條不同的路,因著教會在這裡,我們能夠持續思考如何活用這個空間,如何積極的向整個社區敞開,創造出一種老屋再生的可能,因此除了聖誕節系列活動的展出以外,一直到正式進入修建工程前,都仍舊需要策劃不同的展覽、不同的藝文活動,包括教會的聚會在內,持續的活化它,那未知的未來,才有可能慢慢的愈來愈清晰,愈來愈看見上帝的心意。
12/17開始,我們正式向眾人宣告,這棟老房舍邁向一個向公共開放的新階段,每一個弟兄姊妹,都有著成為解說人員的潛力,不是分享一個制式化的知識,而是自己的生命如何與這棟老屋產生關聯的經歷,那故事,才真的感動人,才是真正潛藏於我們內心的寶藏。
圖片提供/123RF
about 劉炳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