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獻身宣教的醫學博士夫婦

【作者:李麗萍採訪報導傳揚小品文 2003.11.09


「醫生」這個職業,在古今中外,都是象徵著金錢與名利,只要能當上醫生,意味著一輩子不愁吃喝,還備受尊敬,可說是「成功人生」的一個表徵。

但是一對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及加州州立大學的醫學博士夫婦,卻沒有因為這個「頭銜」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反而開著一輛不知什麼年代連冷氣都沒有的破車,更無立錐之地,四處租屋過生活,銀行存款常常是兩位數,更沒有任何股票不動產,連買件平常的衣服,都要合計合計,更別說什麼物質享受了。

盡管是過著外人看起來不能忍受的日子,但他們卻甘之如飴,臉上永遠是滿足而喜悅的笑容,他們說:「我們事奉神,那是一條最美好的路,沒有其他的生活可以代替的,我們感謝神能讓我們有機會事奉祂,讓我們的生命真是活得有意義。」

受戴德生感召

來自台灣的湯美文,四歲就隨著父母移民來美國,從小她就立志要當醫生,在自己努力及父母的培養下,她也順順利利地進入了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系就讀。但她的人生,卻因遇見了耶穌基督有了很大的改變。

美文是在十四歲就進入教會成為基督徒的,不過她真正被神呼召,卻是因為一位英國傳教士的事蹟。

美文還在醫學系念書時,就認識丈夫盧嘉惠,盧嘉惠的父親也是來自台灣,母親是美國白人,都是基督徒。由於兩人都和台灣有血源上的關連,在一九八六年時,就相偕回台灣參加短宣,前往台東基督教醫院服務。

在台東基督教醫院服務時,湯美文無意間看到了英文版的《戴德生傳》(James Hudson Taylor),戴德生出生在英國約克郡(Yorkshire),父親戴雅各是藥房的老闆,也兼為客人看病。他對於中國文化非常嚮往,是基督教循道會(Methodist)的信徒,對於將福音傳到中國很有負擔,曾向神禱告說:「主啊,如果您賜給我們一個兒子,願他將來為您到中國工作。」神果然賜給他一個兒子就是戴德生。

戴德生在父母的教養下,從小就立志前往中國傳福音,那時候中國還是滿清的時代,很少有宣教士願意前往中國傳教,但戴德生卻在一八五三年九月十九日,也就是他二十一歲時搭船前往中國宣教。為了讓當地居民有認同感,金髮碧眼的戴德生,也和滿清時代的居民一樣,留著辮子,穿著旗裝,在他的努力下,基督教才得以在中國廣傳,至今還有許許多多屬於戴德生所創的「中國內地會」 (現改名為「海外基督使團」)的宣教士,在華人地區廣傳福音。

因為這本《戴德生傳》,湯美文和盧嘉惠的人生觀完全地不同了。

一生為神而活

從台灣回來之後,湯美文和盧嘉惠決定效法也是醫生的戴德生,將自己的一生獻給神,投入醫療宣教工作。因此,湯美文改修家庭醫科,盧嘉惠則專攻小兒科,以便將來宣教之用。

畢業後,兩人就結婚了,並在一九九二年開始至偏遠地區作醫療宣教工作,先是到東南亞的柬埔寨,後來到中國的雲南一帶。

為了宣教工作所需,盧氏夫婦沒有接受任何的捐款,他們將一年的時間,十個月在外國醫療宣教,兩個月用來賺錢以應所需。也就是說他們利用暑假時回到洛杉磯為其他的醫生代班,因為在暑假的時候,醫生通常會安排假期出國渡假,需要有人代班,盧氏夫婦就替這些渡假的醫生代班,這兩個月所賺得的,就用來其他十個月的開銷,包括採買藥品至宣教的地區。

盧氏夫婦現在是隸屬國際愛心扶貧組織,該組織在中國大陸的昆明設有免費的醫療站,盧氏夫婦就在該站義務為當地居民看病,還要自掏腰包供應藥材。生活開銷所需,也就是由盧氏夫婦自行負擔,所以他們真是完全的奉獻與擺上。

God is no man's debtor

由於長期獻身宣教,盧氏夫婦沒有買昂貴的汽車,也沒有購置任何不動產,湯美文的母親余景鈴談到女兒的作法,憐惜地說:「她呀,就是這樣,人家家裡頭有一個醫學博士,就可以住大別墅、開高級車,她們家有兩個醫學博士,倒是連一輛像樣的車子也買不起。每次來載我的時候,開的那輛車沒有冷氣,卻是熱氣呼呼的響,坐她的車,都要等她開窗把熱氣排出去後才能進去,不然真是悶熱呀!」

余景鈴繼續說:「她爸爸培養她念醫學博士,本來以為這輩子都不用再擔心了,女兒可以有好的職業,可以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可沒有想到,她倒不愛這些,跑去什麼宣教,哎呀,害我們擔心得很,但這孩子,卻愈做愈快樂,看她這麼快樂,我們也再不反對,人生短暫呀,如果她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活得快樂有意義,做父母也就沒什麼好講的了。她的神,真該感謝他們這對夫妻,這樣的投入奉獻。」 對於母親的看法,湯美文表示:「God is no man's debtor」(神不是債務人)她不認為神應該感謝她,反而是她該感謝神,因為神的帶領,才能讓她的人生豐富而有意義。

美文指出,當她在那些偏遠地區為當地居民作醫療時,雖然沒有人支付她金錢做為報酬,但是她看到當地的病患因她的治療而恢復健康,進而能認識真神,改變了一生,這種「報酬」遠比金錢來得實際多了。她表示,在醫療發達的地區,少一個醫生或是多一個醫生都沒什麼太大的差別,病人不會因無法獲得適當的醫療而喪失了性命;但是在偏遠地區就不一樣了,可能一個小小的發燒,因沒有適當的醫療就會令人喪命。

更重要的是,湯美文表示,這些住在偏遠地方的居民,沒有機會聽到福音,不知道人的盼望與倚靠是什麼?如果她不去作醫療宣教的工作,這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認識真神。

更喜樂更平安

雖然在外人看來,盧氏夫婦的物質生活是貧窮的,可是湯美文卻不這麼想,她說:「你無法想像,那些偏遠地區的風景有漂亮,那裡的居民有多麼的純樸,他們的心有多麼的單純。」她表示,如果自己也像一般的醫生,留在某大醫院服務,可能有較高的金錢收入,但是每天的生活可能就得面對同事間的職場競爭、夫妻間的工作壓力、親子間的代溝問題,在滿是高樓大廈與汽車中奔波,匆匆忙忙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幾十年過去了,除了房子大一點,車子多一點,存款高一點,沒有其他的所得,生活得像從沒有活過一般。就像是《採訪上帝》這篇散文上所說的:

「某記者問上帝:『人類有那些事最令你驚訝?』上帝回答:「他們覺得童年很無聊,急著讓自己長大,然後又想回到童年;他們為了賺錢而失去健康,然後又花錢要找回健康;他們擔心的想著未來,卻忘了現在,因此既不是活在現在,也不是活在未來;他們活得好像永遠不會死,卻又死得好像未曾活過一樣。」

湯美文和盧嘉惠現在帶著六歲的女兒居住在中國大陸的昆明,湯美文不認為他們是效法史懷哲的精神,只是他們選擇了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滿足不在於華美的外在物質,而在豐富的精神層面,湯美文說:「我們生活得好極了,喜樂、平安、幸福!坦白說,有很多醫生朋友還很羨慕我們呢!」

聖經上說:「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10)這對夫婦為這節經文作最好的詮釋和見證。

本專欄與傳揚網站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