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可以為日常生活的小事祈求嗎?兼談找停車位的見證

【作者:Monica Augustine Chen永恆的答問 2021.04.25



圖片提供/123RF

禱告後很快就找到停車位是基督徒常聽到的見證,有人就曾見證自己「約好去拜訪一位長者,開車到了附近卻找不到車位。眼看即將遲到,只好停在路邊,禱告天父給我一個車位可以停車」。神奇的是,「禱告完頭一抬,後面就出現一個空車位。剛剛明明還有車停在那裏....」[1]。

但是也有人對這樣的「見證」嗤之以鼻,覺得這好像是「把耶穌當泊車小弟」。有人也問:耶穌曾說「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路十二29),這是否表示基督徒不可以為日常生活的需要(或小事)祈求?

其實,「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路十二29)不是禁止基督徒為吃喝等基本生活需要祈求,因為耶穌在「主禱文」明白教導門徒可以為「日用的飲食」(太六11)禱告,耶穌是不會自相矛盾的。

如果比較平行經文,《馬太》的記載是「不要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太六31)[2]。因此《路加》十二29節的不要「求」(zéteó,to seek),意思是「追求」(路十二29,新漢語譯本),也就是上文所說的「不要...憂慮」(路十二22),因為「人的憂慮正反映出他心中所渴求的」[3]。

換言之,衣食雖不是不重要,卻不是我們該掛心的,「神國的事」(路十二31)才是基督徒今世「生命的中心」。所以《新普及譯本》很正確的翻譯為:「不要掛慮吃甚麼,喝甚麼,不要為這些事情擔心。這些事情佔據著全世界不信的人的心思,你們的父卻早已知道你們的需要。你們要以追求神的國為最重要的事,祂就會賜你們一切所需要的」(路十二29-31,新普及譯本)。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路十二22),「憂慮這動詞是現在時態,表示不斷為生命擔憂」,也就是「人的心思意念完全被某事佔據著」,因此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4]。

耶穌吩咐「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路十二29)就是「命令跟從祂的人不要憂慮」,「一定不可以把你們的心放在吃什麼或喝什麼上」[5],而不是禁止基督徒不可以為吃喝等日常生活需要祈求。

馬丁路德在講解「主禱文」時也說:「日用的飲食」就是「凡屬於供給身體所需要的,如飲食,衣履,屋宇,田地,牲畜,財物,敬虔的夫婦,敬虔的兒女,敬虔的受僱者,敬虔忠厚的僱主,政治良善,風雨調和,國家太平,身體康健,有公德,有美名,良善的朋友,忠信的鄰居等」[6]。

因此,基督徒其實可以為「維繫生命所需的各樣事物:食物、健康、住所、工作、家庭、好的政府以及和平」來祈求。只是「耶穌所聚焦的,是生活中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7],「這個禱告是要滿足我們的需要,而不是我們的貪婪」[8]。

我們也該注意祈求的次序, 跟隨耶穌的人首先該關注「神的榮耀、神的國度、和神的旨意」,然後「才想到他自己和別人的需要」。且我們不要忘了所求的是「日用的飲食」(ESV譯本:our daily bread),「在耶穌的時代,工人通常是每天領取他們當天報酬,今天的報酬就購買今天的飲食。這個禱告是要跟隨耶穌的人學習信靠他們的天父」,因為「神能夠以最信實的方式來回答這個祈求」[9]。

所以,為日常生活需要祈求不當然是「外邦人所求的」(路十二30)或「掛慮今世的事」。康來昌老師就認為:求「日用的飲食」可以是「對神有信心」的表現,因為這是「承認自己軟弱、承認自己需要神、看到自己的一無所有,這是神最喜歡的態度」。耶穌不要我們「求吃甚麼,喝甚麼」,真正的用意是提醒我們不要「只看到物質肉身所需要的」,因為「如果你這樣求,你就一定掛心、憂慮、自私、煩惱」[10]。

基督徒可不可以為日常需要祈求,問題不在祈求,而在態度。楊志豪傳道就提醒:「不要把神當偶像,每次跪下去就是我要甚麼,這就是拜偶像的人自我中心的心態。神是我的僕人,我要祂幫我達成我的某些目的。沒有心靈交流、沒有跟神親近,完全是利益的交換。我們愛神不是有求必應,不是談條件,也不是把神當僕人。跪下去已經想好了,神啊祢要給我甚麼,祢要怎樣做我告訴祢」[11]。

回到為找停車位而禱告,這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關鍵仍在我們的心態是否「自我中心」或「只為自己的方便舒適」而「對神予取予求」[12]。我們也該注意,「不要用事情順利不順利、環境是不是一帆風順,來決定這是不是神的旨意」,因為在聖經裡我們看到:「跟隨主的、敬畏主的、順著主的旨意走的人,不是一帆風順。有的時候有很多痛苦,有很多的打擊」[13]。

禱告正確的心態是「信靠祂的智慧,而不是我們自己的」,雖然「我需要的就是這些--但祢最知道!」,「即使當事情的發展並非如我們所想要的那樣,我們還是要信靠祂」。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就說:「不要怕你求錯了。你當然會錯!但神按照祂不可測度的智慧『調度萬事』,當你沒有得到回答,或答案不是你所想要的,也要用禱告讓你能夠安息在祂的旨意中」[14]。若有這樣的態度,即使為車位而禱告也可以是一種信靠神的表現。

教會就有姊妹分享自己禱告的經驗,過去她其實是對為了芝麻小事禱告嗤之以鼻的,因她認為:「主耶穌日理萬機很忙,很多重要的事要做,為了這種事情求主耶穌會不會太幼稚了」。後來婆婆勉勵她「可以為生活上的事情禱告」,她雖沒有馬上這麼做,但仍放在心上。

在她懷孕四個月時,因為看不出來,沒有人知道她是孕婦,不可能讓位給她,她也不好意思開口。但她每天上班坐公車要坐一個小時,由於是尖峰時段,人超多,每次坐公車上班都要站著。也曾有兩三次她因為坐到一半頭昏眼花、站不穩,只好按鈴下車在路邊休息一下再搭下一班。

後來她想到可以為「坐公車有位子坐」這事禱告 ,因為這時她是真的需要一個位子。出乎她意料之外的:「主耶穌真的是很慈愛的神,雖然祂日理萬機、要處理很重要的事,但祂竟肯垂聽我們這小小的呼求」。

「自從開始為了坐公車有位子禱告後,我幾乎天天都有位子坐,上下班都有位子坐,而且不是別人讓位給我坐,因為實在看不出我是孕婦」。「有時一站上去車子滿滿都是人,我站在一個女生前面,她就突然下車了」 。

「有時是明明一台公車上面都是人,本想是否等下一班,但想既然禱告了,就憑信心招公車。我一從後門上車,好多人就從前門下車,好多位子隨便我挑」。「雖然有人會說這是巧合,但為這事禱告,這些巧合就奇妙的發生了,我感覺到神真的在垂聽我的禱告」[15]。

所以只要態度正確,基督徒是可以為日常需要祈求的。奧古斯丁就說:「當你說『今日的飲食賜給我們』時,你就是承認在與神的關係中你是個乞丐,但你並不以此為恥』」。

柯志明老師也說:「不以祈求為恥的『乞丐』其實就是兒女,對,我們是神的兒女,需要不斷倚靠祂的賞賜與保守,以致於可以不以為恥地向祂祈求。這樣的祈求讓我們謙卑,也讓我們的祈求不會超過我們的生命所需」,「別以為我們的生活所需是我們賺來的,不,是神賞賜的;神若不賞賜,我們的勞動也是徒然的」。

「一個不會向神祈求生命所需的人是高傲的,一個祈求超過生命所需的人則是貪婪的。神會打擊前者,而不理會後者」。基督徒的禱告是「像一個孩子那樣,不斷地向我們的天父祈求我們所需的,也像乞丐那樣只祈求我們生命所需的」[16]。

禱告就是謙卑承認我們需要神的恩典,正如有人所說的:「沒有一件事大到禱告解決不了,也沒有一件事小到不需要禱告」。願您我在「小事」上也學習並承認我們其實一無所有,需要神的恩典與眷顧,像「孩子」般向祂祈求,藉著禱告放下憂慮,也信靠、感謝祂信實的供應!

[1] 〈禱告的神奇〉,《傳愛月刊》,2019年1月。

[2] 詹正義博士,《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二:路加福音》,美國活泉出版社,1990,頁248。

[3] 鮑維均博士,《天道聖經註釋:路加福音(卷下)》,天道書樓,2009,頁27。

[4] 曾思瀚博士,《天國演說家:從言說行動理論看路加福音》,校園書房,2018,頁354-356。

[5] 莫理斯(Leon Morris),《丁道爾新約註釋:路加福音》,校園書房,1996,頁255。

[6] 張怡賢總編,《聖道之精華:馬丁路德小問答》,道聲出版社,2011,頁41。

[7] 斯托得(John Stott)&康納利(Douglas Connelly),《耶穌的邀請:與斯托得一起讀登山寶訓》,校園書房,2019,頁117-118。

[8] 卡森(D.A.Carson)博士,《馬太福音》,美國麥種傳道會,2013,頁348。

[9] 卡森(D.A.Carson)博士,《主耶穌與神的國度》,美國麥種傳道會,2003,頁111-113。

[10] 康來昌博士,《康來昌查經系列:路加福音》。

[11] 楊志豪傳道,〈最大的誡命 (2) 〉,2020-10-17,溫哥華教會。

[12] 〈停車位、考試及格 我們可以為每件芝麻小事禱告嗎?〉,基督教今日報,2019-04-22。

[13] 康來昌博士,〈怎麼知道〉, 2020-4-11。

[14]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牧師,《禱告解密》,希望之聲文化,2016,頁150-151。

[15] 黃貞寧姐妹蒙恩見證會,2010-09-15。

[16] 柯志明博士,《愛的倫理:十誡、登山寶訓與基督信仰的倫理精神》,基督徒學會,2011,頁266-267。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