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非】創世紀廣場─文字人天地 2016.03.20
若要贈送生命禮物來祝福他人,首先就要看自我和生活狀況裏,是否有拿得出手的條件?
有人會覺得自己一生都過得很缺乏,也許,從沒對他人在感情上討過債,但活得真的感覺很負債。老覺得不夠、不快樂、不滿足,那又如何給得出呢?
然而,這生命中負債的感受又從何而來呢?應該不完全和我們的生命經歷有關,好似過得有多坎坷、不順遂、多缺乏,怎麽給得出去?
因為一個生活貧窮的女人,卻很可能有顆感恩的心和慷慨的靈,時時都有生命的禮物可以贈送人。反之,一個生活平順或富足的女人,卻有可能認為自己一無所有,一點都給不出去,或者就是給,也給得極為辛苦。
所以妳的生命是否可以成為禮物來祝福他人?這和妳的生命經歷不見得有關,很多時候是和妳怎麽看自己的生命有關。
所以,妳怎麽看自己的生命?是一個禮物?還是一個錯誤?像陸遊寫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騰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有人看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個大錯誤,從嫁錯老公開始,一切就開始錯了。然後一路走下去,就是錯!錯!錯!
妳怎麽看自己的生命呢?是一場意外?一個大抱怨?一腔苦水?或一生的遺憾?
今天世上有許多不快樂、不滿足的女人,倒不見得是因為生活裡有什麽大苦難或大不如意,反而是出於對生活現狀感到倦怠,或覺得每天都過得一樣,日子過得很沒意思,沒有意義。
有個朋友十年前便和我歎,她有工作,有一個孩子,但她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因那工作是丈夫幫她決定,幫她安插的。她想找一件自己喜歡的事來作,卻又不知該作 甚麽。十年後再見,她已辭了工作,生了老二,老二也快長大脫手了,她卻仍在苦惱中,不知自己要作什麽好。不禁讓我思想:一個問題問上十年還沒有答案,原因 為何?
是因為生活裡變故太多,不允許她有機會去找答案?還是,她並沒有積極地在尋求答案?有些人一生只會問問題,但卻不去積極地尋求解決。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場抱怨。
隨著時日,接觸愈來愈多這樣的女性。年輕時,忙些並非自己興趣之事,也不知自己要成為什麽樣的人。待中年後,有閒又有錢,就只好隨便找些事來作。這些事並不會幫助她成長,也不會對她這人有什麽造就性,只純為「打發時間」,英文稱此為killing time, 扼殺時間。
扼殺時間在某些方面就是「死亡」的一種形式。活著,卻只為等死,不是十分浪費?彷彿空有許多來自神的生命禮物,卻從未想到要送出去祝福甚麽人,只待將來為自己陪葬。
從未送出手的生命禮物其實等同廢物,價值等於塵土。
問題出在哪呢?出在女人對自己要成為甚麽樣的人一無概念,對這一生要作什麽事也毫無想法。先生、生活、家庭和孩子成了她的最佳掩護,讓她忙得沒有時間去仔細思考。
今天如果給女人一百塊美金,她絕對不會不知道要花在那裡。但若給妳一個月的時間不用做家事,不用工作,時間隨便妳用,會不會知道要作些什麽呢?若給妳免費 機會去培養一個興趣,妳會想發展什麽興趣?若給妳機會再修一個學位呢?孩子長大,離家後,妳想作、想學什麽?很多女人的答案,很可能會說不知道,或者太晚 了。
麥哥登《心意更新》一書裡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外在世界,在眾人眼裡看得見,也可測量。比如說一個丈夫、兩個孩子,一份工作。另外一個是 內在世界,是看不見,也測量不出,卻很容易受忽視的地方。但這內在世界卻是我們所有價值觀所在之處,也是我們作決定的地方,至為重要。且這決定不是指生活 上的購物層次,像買什麽牌子的冰箱、換什麽顏色的地毯,而是指生命上的一些重要決定。
一個女人若內在空空,沒有自己的想法與主見,那麽生命決定權會交給誰呢?父母?丈夫?媒體?還是社會?
然後,就看到許多女人一輩子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麽,想變成什麽樣的人,她只是按照社會劃好的軌道走。直至一天,和中國人所說「四十而不惑」正相反,到了四十歲後反而開始十分困惑,而且什麽都不對勁。
也有的會像楊惠珊曾演過的一部電影《我就這樣過了一生》,感歎:「人生當不止如此?」
但是,女人又常會覺得那些知道自己方向,不斷追求生命成長的,是生命力特別強悍的女強人。「女強人」這稱謂在大陸可能是個稱讚,但在臺灣或北美社會中卻常會成為單身女郎找不到對象,已婚女人婚姻不幸福的「罪狀」。
華人社會比較喜歡女人「胸無大志」。但若真如此,那首「活出生命的色彩」歌,對女人來說,到底是活出誰的生命色彩呢?除了女人所穿的花花色彩,我們內在與外在是否活得灰頭土臉,十分黯淡呢?
有人說:女人除了對打扮或佈置一個家有強烈主見外,對生命中其他政治、環保或社會議題,都沒有太多的意見。真是如此麽?還是把我們女人看扁了?
屬靈功課:上帝為我們每個女人都準備好了一張藍圖,妳可知道呢?
很多女人沒感覺也不注意,多麽可惜!神也歎息。
但若要把生命活出禮物,就需要對自我有一番徹底的認識。蘇格拉底說:「認識自我」,相信我,他說的物件絕對不只是男人,女人也需要慎重參考。
圖片提供/123RF
●本專欄與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網站合作。 e-mail: gcwmi6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