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非】創世紀廣場─文字人天地 2020.09.27
圖片提供/123RF
問:怎樣使所讀的每一本書都能最大化地留下印記呢?筆記該如何做?又怎樣儲存才可利於寫作時隨時提取呢?
莫非老師:再一次說我個人只是提供微小的經驗建議:
1.主動閱讀
閱讀分為被動閱讀和主動閱讀兩種。被動閱讀是無意識地讀,單方面地被作者說服。
主動閱讀則是按照我想要學習、想要解決的問題或想要書寫的主題去閱讀。我會邊讀邊問:是這樣嗎?可以不一樣嗎?其他人的立場又是什麼?
2.和生命映照
然後我會邊讀邊想自己的生命經驗要如何映照?如此存留在腦中的印記就會比較深。基本上,我所有的閱讀都會放到自己的生命中檢驗。好像用自己的生命當做化學試紙,看看檢驗後會成為什麼樣?
3.分享所讀
一般我們說讀經如果要印像深刻,就是一讀過就馬上去找人分享。講道也是如此,在查考聖經和解經書後,歸納整合寫成講道文字,自己也就被這段經文給喂養了。因此,若能讀完就去找個人說,而且不是把那本書的重點背下去轉述,而是用你自己的話去重新講一遍,那個論點基本上就是你的了。不妨試試?
然後怎樣做筆記,怎樣存盤。我基本上是用計算機寫筆記,摘錄相關的句子,按照主題存盤。我18歲時第一次在辦公室打工,做的就是歸檔工作,因此很早就有了數據管理和存盤方面的訓練和紀律。現在只是一切轉為計算機存盤,概念沒變。
漸漸地,也發現能夠保存資料知所運用,是做領袖的一個必要條件。隨時,可以順手就找出需要的文件,且能因為數據齊全而有全局視野,會成帶領的優勢之一。
但是今年四月,我的計算機忽然宕機,掉了3年的電郵!失去很多寶貴的記錄。那時就感覺自己武功被廢了。所以存檔,一定要有後備和外接,現在我就是用IT建議的那種USB,軍隊用的特不怕摔。
作筆記和寫日記,推薦選修我教的W130【普通讀者的文學隨筆課】,可以進深學習。
問:屬靈書籍和文學書籍要如何平衡?
莫非老師:很難平衡啊!
這有點像吃飯和上館子加菜,要如何平衡?不吃飯就會死,不上館子不會死,但是不上館子,生活就少了很多色彩,不是嗎?
對我來說,屬靈書籍與聖經是我的主食,文學書籍是上館子加菜。不讀屬靈書籍與聖經,對我的屬靈生命會有致命性的影響,但是,若全是屬靈書籍沒有文學也不行,所以我是左右開弓,不偏食。
簡單來說,我是用文學心來讀屬靈書籍。然後,用屬靈的眼光來讀文學書籍。在一個背景中去讀另外一類書。想知道更多閱讀方面的內容,建議讀《書蟲落網有出路》,提到閱讀的方方面面。
問:get不到中心,怎麼辦?
莫非老師:這個問題大概是問讀一本書,若抓不到中心思想怎麼辦?
我覺得主動閱讀包括在一本書中找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每位作者都是帶著要解決的問題在寫文章。除了書的內容,還可以從書的封面、封底和目錄,還有推薦語等處,找到很多線索。
但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其實是參加讀書會。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創文推動社群連結,集體生創意,可以用到寫作,也可以用到閱讀。創文的讀書會有四層次問題的設計,可以幫助大家循序漸進地進入書的核心。
剛好9月我們分兩次推出網上“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工作坊”,由創文讀書會事工負責同工許玉芳老師講授。報名非常踊躍!
能把一本書拿下的感覺很好,但是一群人一起拿下,感覺更好。創文的夢就是能夠讓“讀書會遍地開花”。
問:請問老師,每年的主題閱讀是如何選題的?
莫非老師:我猜這個問題是來自我的文章中曾經提過,每年我會選三到四個議題或觀念來學習。設定目標,就會成為我那一年的主題閱讀。一年年下來,30年就會累積上百個拿下來的主題。用這樣的方式來建立自己的底蘊。
如何選擇每年的主題?還是跟著我的生命走,比如說今年創文同工團隊談「傳承」,我就鎖定「傳承」和「領導學」。再加上原本打算開發的新課「圖像智力課」,就有這3個領域需要攻下。每個領域至少看上10多本書,有的不止,加起來就是40多本書。
在那之外,閱讀間還會一本書帶出另外一本書,不斷地延伸閱讀。當然,文學小說是持續在讀的點心。
問:如何快速閱讀又能增進理解力,保證閱讀的質量?
莫非老師:我基本上不速讀,所以不清楚問題中提到的快速又增進理解要怎麼做?
如前面所說,閱讀是我每天的吃飯睡覺,隨時在進行。從容地讀,是我一貫的閱讀速度。但是,隨著閱讀的經驗積累,幾十年下來,會愈讀愈快。拿起書好像熟門熟戶,一下子就摸到自己想要得到的豐富。
所以要速讀又能增進理解力,還要保證閱讀的質量,我的答復是要日積月累去累積你的閱讀經驗和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讓閱讀不只是一個嗜好,更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問:請問莫非老師閱讀以畫面為主的藝術創作嗎?您覺得純文本的閱讀與畫面的閱讀對於文字創作的影響是什麼?
莫非老師:有啊!搜集了一些藝術畫本和攝影集。
我喜歡藝術,喜歡去逛藝術博物館,也喜歡搜集畫冊。但是我是個門外漢,畫面的閱讀也需要學習。一幅畫裡有哪些元素,畫家的風格或者特色在哪裡,都需要學習。很希望和畫家麥能一起上藝術博物館。其實藝術裡面有相通的地方,因此我也喜歡音樂、古典樂器音樂,還有雕刻藝術品。但都只能算做門外漢,是透過這些來舒心,作創作的暖身。
如果要比較純文本閱讀和畫面閱讀,對我個人來說,讀文字更牽涉到想像力。因為我需要透過所讀的文字,在自己的腦海裡建構圖像。雖然構圖出來和原作者描寫的本相可能有些落差,但是仍然啟動了我的想像力。
讀畫,卻是努力進入畫家的世界,摸索畫家要傳遞的信息,同時受感染,那是一種直觀的影響。不經過解析,只憑直覺接受撞擊。
至於畫面閱讀對文字創作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豐富我們文學的圖像語言。對視覺和色感有所涉獵,可以區分出顏色有很多豐富的層次,光和陰影投射的地方有畫家的心意,甚至世界觀。另外,畫會傳遞一種原始感覺,可以抓住這種感覺來刺激右腦,產生聯想。
對寫作來說,最豐富的文學語言是來自右腦,畫可以成為一種開啟右腦感覺的媒介,引發感覺與聯想。當然,也可以從畫作中找寫作的靈感。這兩種創作形式可以互相激蕩。
問:閱讀遇到不清楚之處,應當停留思考,還是繼續往下走?每每停留,書總是看不完啊……
莫非老師:要看「不清楚之處」是什麼?
是文字句法的語言方式讓你抓不到?還是思想?有些語言方式不熟悉,讀起來就會有點吃力,比如說拙劣的翻譯。但我不會因此而停留,因為語言就是需要熟悉,讀讀,也能抓到作者的大概意思。
有些是思想上的難懂,就會從其他地方找解救方式。現在網絡搜尋方便,可補助很多。當然,如果對這思想不太有興趣,也就放下了,幹嘛和自己過不去?
要記得:不讀完一本書不會死,沒有那麼大的負擔。有時候擺一擺,再回去看,居然就讀懂了。不管是閱讀還是寫作,都不可出於壓榨或強迫,一定要“游於藝”,讓想像力和創作力有流轉的空間,才可能讓文字活起來。
切記,讓閱讀動起來,一定要從興趣開始。
●本專欄與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網站合作。 e-mail: gcwmi6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