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像是深海裡的魚在呼吸

【作者:張文亮河馬教授 2016.08.28


史華璐與我的相遇

隱藏的種子──史華璐一九八九年十一月,我到大學應徵教職。應徵時,要對系上的老師演講。我在系館的走廊等待,靜靜地看著窗外的天空。有個學生經過,對我說:「老師好。」我第一次被稱為老師,心裡莫名的感動。那一次徵選上,我與妻子自美國搬回台灣。開學後,系上要我主授大學二年級的必修課「環境化學」與「環境化學實驗」,這是環境污染的入門。史華璐(Ellen Swallow, 1842-1911)在這領域非常有名,一八八四年她是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最早開授此課的老師。一八九○年,籌設「環境工程學系」(當時稱為衛生工程學系)時,她是創系的老師之一。她提出「硝化作用」、「以氯離子為地下水污染的指標」、「亞硝酸鹽在飲用水的毒性」,並編訂第一本「水質分析標準手冊」等。一九九一年,我前往麻省理工學院,看到一些系館的樑柱上,貼著影響該領域大師的照片,史華璐也列於其中,是唯一的女性。原來,麻省理工學院重視知識在歷史的傳承。

深入大師的改革理念

我教了十九年的環境化學,二十六年的環境化學實驗。五年前,我開始想為學生寫史華璐的故事,讓他們明白這環工領域的由來與背後的理念。我廣泛收集史華璐的傳記、研究文獻,與相關的書籍。我閱讀之後才知道,她是二十世紀「食品與藥物管制法」(The Food and Drug Act)的先驅,美國聯邦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推動者之一;「食品與藥物管制法」,是百年來保護消費者健康,最重要的法案。她也是普世家政學會第一屆的會長,家政學系的開創人。

我有寫作的感動,下筆的時候卻搖擺不定。用三年的時間寫這本書,我寫了第一份稿子,完稿後,覺得太重視她的科學成果,擱了幾個月。重寫第二份稿子,寫完了,又覺得太重視食品安全的問題,又放下稿子。等幾個月,再寫第三份書稿,終於從核心切入;寫她推動環境改善、公共衛生、食品改革與家政教育的理念與動機。她從事的改革,跨了幾個學術領域;食品改革牽涉到社會、法律、商業、政治等。我自知能力有限,再怎麼盡心竭力,恐怕也無法寫出描寫史華璐的完美作品。不過,我也知道完美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

在書海中遨遊,蒐羅寫作的養分

過去介紹史華璐的專書有三本:史華璐的學生韓特(Caroline Hunt, 1865-1927)在一九一二年所著The Life of Ellen H. Richards,是史華璐的第一本傳記,書中有許多史華璐的信函、演講資料,尤其是她在瓦薩學院(Vassar College)時的日記,殊為寶貴。一九七三年,海洋生態學家克拉克(Robert Clarke)著Ellen Swallow: The Woman Who Founded Ecology,強調史華璐在環境生態與食品營養的貢獻。二○一四年,史華璐的姪女帕瑪拉‧ 史華璐(Pamela Swallow)著The Remarkable Life and Career of Ellen Swallow Richards,補上她在小時鄰里親友的看法。

隱藏的種子──史華璐史華璐自己的著作很多,Unz.org用電子檔收集十七本,免費供人閱讀。其中以一八八六年所著的《食材與摻雜》(Food Materials and Their Adulterations)最為有名。我大量引用這些資料,作為此書的架構。過去要遠渡海外到圖書館、博物館、舊書店,才能找到的資料,因著近代電子網路的進步,容易取得與免費閱讀。但是,我仍喜歡到海外的舊書店找資料,或是在海外圖書館的舊書拍賣會中,尋找被遺漏的珍珠。我有機會買到The Good Provider: H. J. Heinz and His 57 Varieties(1973),這本書對蕃茄醬大王海因茨(H. J. Heinz, 1844-1919)邀請史華璐參與食品改革的貢獻,有較多的著墨。這本書對我的幫助很大,因為史華璐在食品改革上的角色,是背後的研發,不是議會上發言。Crusaders for Fitness: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Health Reformers (1982)使我對美國近代的衛生教育有較多的瞭解。Cereal Tycoon: Henry Parsons Crowell Founder of the Quaker Oats Co.(1997),使我認識到十九世紀的食品商,也曾推動自發提升食品品質的運動,而不是被法令推著走。

威立(Harvey Wiley, 1844-1930)的作品The History of A Crime Against the Food Law(1929),對於食品改革的過程,有更詳盡的背景貨料。日後,若有讀者要更深瞭解食品改革在議會裡的聽證內容,這本書是最好的入門。C. A. Coppin和J. High 合著的The Politics of Purity(1999)提到食品改革時,正反雙方議員的觀點,非常的詳備。

游到水深之處

找資料時,我曾到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附近的幾家舊書店。我聽說其中一家「書沒有好好整理」,喜出望外,前往找書。果然書本一堆堆地疊放。喜歡將閱讀當成探險的人,不喜歡在盆栽、插花裡認識花朵,而是在野花滿布的地方,摘取自己所要。寫這本書的時候,台灣發生幾件食安事件,社會、政治、媒體的評論很多,我儘可能地不去涉入。寫作的人像深海裡的魚,不在水面波浪處活動,而想游到深水之處。我是在平凡的角落,默默地為我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學生書寫。我總謝謝學生曾說:「老師好」,使老師的生命有光彩,寫作更有力。

-摘自《隱藏的種子──史華璐》作者序

《隱藏的種子──史華璐》網路試讀本

歡迎參觀作者的網站:河馬教授的網站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