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特殊教育的「生命教育」

【作者:slipper時事評論 2003.06.15


一、前言


  近年來由教育部大力在全國各階段別學校推動的「生命教育」, 透過一場場的研習及座談會,與上自教育部長、下至地方學校主管的 口號呼籲,似乎在當前的教育界已成為人人琅琅上口的時髦術語。然 而,作為教育現場第一線與學生接觸的教師,無論對此議題採取贊許 或懷疑或不知所云的種種立場,學生與家長們實則早已受到我們的「 生命教育觀」影響卻是既定的歷史 ── 不管我們已知或未知。

  從最普遍的定義來看,「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 即是「全 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1 的同義詞;狹義地說,作為一項輔 導工作的實施方向,它是民國 86 年省教育廳為因應當時層出不窮的校 園暴力及自戕案件,在中等學校推動的以倫理教育為基礎的價值教育 2;廣義地說,舉凡過去到現在的正式課程如健康教育、輔導活動、 社會學科、公民教育…中蘊含反映教育與生命、文化、社會與自然等 相互關係的基礎教育論題,均可被視為是生命教育的指涉內涵。現任 「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3 召集人的孫效智教授認為:
「生命教育的目標應包含啟發生命智慧、深化價值反省、整合知 情意行。它所包含的範圍應籠罩人生整體及其全部歷程,以幫助 國民(特別是學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並內化陶冶其 人格情操。」4
  是故,從後者的角度看來,現行教育現場之一切對應於上述主題 的已有實踐,均不能不說其沒有生命教育的精神在內 ── 只是,近來 它們以統合性議題的姿態要求課程間進行深層價值域的統整,以回應 因教育分科過細而導致的非人化批判。這樣看來,表面上似乎未被這 波「生命教育」口號直接點名的特殊教育界(尤其是身心障礙教育) ,仍然在當然且有效的生命教育論域內 ── 就其本質性目標看來,關 注學生個體差異與生存尊嚴的特殊教育理應更是生命教育理念最有力 的現實見證。

  那麼,下一個反身性的問題是:「我們真的是(學生的生命教育 者)嗎?」


二、 「特殊的」生命教育?
  由於特殊學生個體特質的歧異幅度較普通學生為大,因此在一般 中等學校刻正推行的生命教育內涵,諸如人生觀、生死議題、宗教、 倫理或人格統整等教學內容,對於身心障礙教育而言確有課程實施上 的難度 ── 特別在教材教法的釐定與選擇上。一般性的「珍惜生命」 、「關懷社會」等教育目標很容易為考慮生命教育的教師所接受,但 如何以適當且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這些抽象觀念的領域裡獲得啟 發式的領悟,則是情意教育一向面臨的基本困難。價值澄清法、議題 討論法等應用於普通學生道德教育的常用教學法,對於不擅語言與邏 輯思考的心智障礙學生而言,更顯然失去基本的著力點。

  「特殊教育可能有生命教育嗎?」這樣的問題因此尖銳地引發兩 種典型反應。首先,主張「特殊教育內含生命教育精神」的觀點認為 ,理想的特殊教育,本就包含了對於特殊學生生命基本問題的關懷: 為使學生適應社會、有效學習,特教專業強調課程結構重組與作業的 再設計,藉由打破既有教材形式與評量媒介的框架限制(正是在這些 框架下這些學生被宣稱是特殊的),重建適合於學生個別發展水準與 學習特質的教學實踐;輔以行為心理學、諮商輔導的訓練,特教老師 也負起重建障礙學生自尊人格與適社會行為的「人師」責任。

  因此,對於普通教育界當前流行的生命教育熱,這種觀點將傾向 不對此現象採取過多的反應;最多視之為一時興的教育議題,而在現 有實踐上予以更多的相應關照:例如強化社會適應教學的深度;語文 課程選擇與生命教育相關的主題字彙進行教學;在輔導與晤談學生時 ,特別將溝通的重點調校至能平衡回應於其全人需求(感官、情感、 意志、理性、靈性)的統整性向度,使學生在整體受教的過程中自然 感受到教師對其生命的珍視,學生自己自然會有所體悟。

  另一方面,對於特殊教育「重訓練輕教育」、「缺乏精神向度」 的一般性批評觀點則強調特殊教育在現實與理想兩端間呈現的悖反狀 態。

  環盱當前國內的特殊教育現況,若暫時將學術研究與官方統計資 料放至括弧,許多令人嘆息的現實仍然阻礙著我們接受「特殊教育是 有力的生命教育見證者」這樣的信念。從師資培育來說,特教老師的 養成階段就缺乏對於特殊教育哲學理論建構與倫理信念的重視,以「 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結構主導的認知典範已將特教老師人格的 理想性從根本的培育機制上悄然抹除;在現實的教育現場,缺乏校方 重視與有效評鑑管理的特教工作生態顯然是不適任教師與非專業人員 的溫床;即使在頗成規模的特殊學校內,校長及教師各異的專業信念 ──「融合/隔離」、「全人/實用」之類的二元爭論正是強調統整 性與融滲性的生命教育之生存阻力。

  此外,特殊教育在現實的社會處境上正處於多重的不利地位:經 濟資源、社會形象、就業機會、福利進用…等方面的弱勢,如果這些 植基於社會結構層次的問題未曾獲得解決,特教教師本身也根本懷疑 障礙者生命教育在現實生活的必要性,那麼侈談「珍惜生命」、「關 懷自己」一類的響亮口號豈不成了最諷刺的反教育行為?


三、 結語:任重道遠的第三條路
  孫效智教授認為,現行生命教育要解決的主要是知行不一的問題 :認知性的人生觀問題,及內在人格中情緒與理智的不統整。5 對應 於特殊教育的處境,筆者認為,落實基礎的特殊教育品質便是保障生 命教育實施可能的前提。特殊教育理念中已有豐富的人文與情意教育 面向(尊重差異、多元智慧、適才適性輔導),只要在師資培育與教 育評鑑的基礎上把關,當今在普通教育界興起的生命教育潮流,不妨 視之為國內教育界在校園暴力的刺激下反省過往獨尊智育的流弊而做 的修正行動;對於一向站在邊緣地帶向主流教育疾呼重視非主流族群 需求的特教理想工作者而言,生命教育的起步應可望成為未來融合教 育 (inclusive education) 推展的前導契機。


註:

1 孫效智,〈生命教育的困境與展望〉,收於「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2 鄭金川,〈生命教育沿革〉,收於「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3 http://life.ascc.net
4 孫效智,〈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收於「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5 同註 1

作者為實習教師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