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煞闖華視,《快樂星期天》評審之一的包小柏被揍,懷疑可能跟日前知名藝人余天的兒子上該節目被羞辱,所引起的報復行為有關。該綜藝節目的歌曲競賽單元,新進藝人們搶上該節目,爭取表演才藝機會,以增加曝光率。但其節目特色就是評審口不擇言的嚴厲批評,致使許多新人紛紛在現場飆淚。據媒體報導,心地善良、憨厚的余天兒子在這種毒舌式的猛力砲轟後,導致其精神崩潰,三天不吃不喝,甚至嚴重到連父母親都不認識。
事件發生後,該節目受到正反兩極化的批評。有人認為該節目透過評審毒罵方式,營造節目效果,刺激收視率,此歪風不可長,應予以籲遏止。有人認為現在年輕人在父母過度保護下,抗壓性過低,一點批評竟都承受不住。也有人認為那是一個秀,沒什麼了不起,不過是另類娛樂大家的方式,被批評的藝人若有不服氣,就反罵回去、鬥鬥嘴也可以。
關於抗壓性的問題,目前在教育或企業管理的理論中,「如何增進AQ逆境商數」已成了時下重要的教材內容。所謂的「AQ逆境商數」(AdversityQuotient),是指一個人在面對逆境時,是否有健康積極正面的心態去面對的綜合能力評量。一個人AQ愈高,愈能以彈性面對逆境,接受困難的挑戰,發揮創意找出解決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撓,愈挫愈勇,而終究表現卓越。相反的,AQ低的人,則會感到沮喪、迷失,處處抱怨,逃避挑戰,缺乏創意,而往往半途而廢、自暴自棄,終究一事無成。
現代社會環境變遷迅速,多數人的一生已沒有所謂的「永遠的保障、永遠的一帆風順」,不管是學生或是成人,都有遇到逆境的時候。因此,經過教育或管理訓練,幫助人們在遭遇逆境,選擇不同於逃避、退縮、自暴自棄的處理模式。就如一些贊成毒舌節目存在的人,認為其具有抗壓訓練,新人可以透過批判成長。然而,這種嚴厲批評的教育方式,可能會伴隨引發另一種文化性深層結構的問題。
《菊花與刀》一書,論述「罪感文化」和「恥感文化」的差別。罪感與恥感意識,都是控制著人類道德文化中的底線倫理。「罪感文化」依靠罪惡感在內心的反應來約束人的行為,「恥感文化」則依靠外部的強制力來約束人的行為。以基督信仰為基礎的西方人為「罪感文化」,若有不良行為,即使沒被他人知道,內心會有懊悔等良心控告。以「恥」為主要強制力的民族而言,「恥」是一種社會的外來評價,而不是心靈的自我拷問,他們對所犯的罪行被揭發,感到的僅僅是懊惱,若不良行為沒有被顯露,就不必懊惱。
因此,對於我們不是處在罪感文化下的東方民族,若刻意透過教育訓練,拿去恥感意識,人人擁有子彈打不穿臉皮的厚黑本事,於是能個個一「皮」天下無難事。結果既沒「恥感意識」又無「罪感意識」,一些極端的非道德行爲越來越頻繁地發生,失去了人之爲人必須具備的最低品質,解構了人性最起碼的價值標準,恐怕帶來更大的危機。
本文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http://c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