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債問題,真是到了不得不收拾的局面!去年年底民意機構要求銀行界正視浮濫發卡問題,立法院擬修《銀行法》,要求限制信用卡、現金卡利差不得逾十個百分點,這個舉動又稱「解救卡奴」方案。銀行界則達成共識:未來新申請信用卡、現金卡或是小額信貸民眾,實際借款金額以月收入的22倍為上限。
當然,不是只有卡奴需要被拯救,收不回放款的銀行也需要被拯救。銀行公會訂定一致性的協商還款條件,所謂的「消費金融無擔保債務協商機制」,卡奴只要符合一定資格,各家銀行將視負債情形及還款能力提供協商。網路上更是興起許多「理債公司」,提供卡債協調諮詢、債務代理、理債計劃、法律諮詢、諮詢輔導、負債整合等。
但,台灣的卡債問題已經拖得太過嚴重,就像一個超級大胖子要減肥,一般人用的減肥方法在其身上都難以見效,並帶有極大的危險性。近日美國運通公司乾脆公告即日起全面暫停發卡,AIG友邦信用卡公司也將停止發卡業務,這是繼法商佳信銀行結束在台發卡業務以來,又有兩家外商信用卡公司退出發卡市場。然而,不是只有信用卡業務受影響,幾家銀行(國泰世華、渣打、板信)甚至停止現金卡發放。
就像減肥需要醫師專家來協助,更要緊的是得全面改善不適當的飲食習慣;要解決台灣卡債風暴,得深入瞭解卡債形成原因,不僅治標,也要治本。根據近日青輔會公布卡債族調查發現,30歲以下的卡債族欠債前三大主因,依序是過度消費、承擔親友債務、一般生活開銷,他們月收入平均只有2到2.9萬元,但欠債金額卻是高達100到199萬元。
投資失敗及承擔親友債務這類不可抗拒因素所造成的卡債形成,還比較無話可說。但過度消費與一般生活開銷造成卡債纏身,消費者則該靜下心,花時間研究瞭解自己的消費行為與習慣,是否陷入什麼行銷圈套,以幫助自己跳脫消費主義的綑綁。
最常見的過度消費,多半是遇到超級推銷員的遊說,買了價格上萬元的書籍雜誌教材、化妝品,簽了價格數萬元的護膚美容課程,已有房子與保險,卻莫名其妙訂下購屋契約、不必要的保單……。這種過度消費,若僅發生一兩次,實在情有可原。因為時下的推銷員,出門前莫不受過無數次精密的沙盤演練。怎樣引導消費者入甕,即使對方拒絕,後面都有數十接招功夫等著。很少有消費者可以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全身而退。通常是發生過一兩次過度消費,辛苦還債,悔不當初,才鍛鍊出遠遠看到推銷員,便祭出閃人大法或勿視勿言勿聽的功夫。
但,推銷術決不僅限於推銷員的舌燦蓮花,有些推銷術化有形於無形。好比,美麗卻不實用的贈品、電視雜誌各類媒體的置入性廣告催眠……。現代人要不被各種推銷術所迷惑,抵擋過度消費,或許可以反其道而行。閱讀坊間行銷書籍,知道當今社會上大概存在幾大門派的行銷技巧,在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有能力一一道出其行銷手法、看破其手腳,就不至於被迷惑。因為大多數人拿出血汗錢,買的不是商品本身,多是去買用不到的行銷包裝。
最後,要反問自己,是否有不隨同世俗的自信。常見的不必要消費是出在「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態。就像鑽石,不會增添美麗,也不會對身份地位有所改變,但,很多女人會希望在結婚時候典禮上,擁有一枚鑽石戒指,多出於「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態。這種心態會讓我們覺得收入永遠不夠用,別人有手機,我也要有手機;別人出國去玩,我也要出國去玩。別人總會有自己沒有的東西,於是沒完沒了去追逐這些沒有的東西,深怕自己沒有這些東西,就跟不上其他人,或不被他人認同。
在這一方面,基督信仰有很好的訓練。因為信了耶穌,就開始有了跟周圍人一些不一樣的地方。以基督徒飯前的謝飯禱告為例,不是只在家裡、或在教會用餐,在任何地方用餐,基督徒都有這個習慣。對於初信者,謝飯禱告會讓自己覺得跟其他人不一樣,很不好意思。但是,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就是一種「不隨同世俗的自信」基本訓練。無形中,信仰生活漸次地幫助基督徒掙脫世俗許多不合理、甚至不道德的綑綁,便較容易掙脫消費行為背後的「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態,反倒擁有自由的生命,自己決定消費,而非讓消費來決定自己。
本文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http://c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