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涯發展還會遇到另外一種關鍵時刻,那就是當外在環境產生重大變化時,我們究竟應該是要以不變應萬變,或者是應該要及時讓我們的生涯轉彎(甚至是急轉彎),這種時候,由於是外在環境的變動所引起,還真特別難以思考與判斷;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
我們的生涯發展還會遇到另外一種關鍵時刻,那就是當外在環境產生重大變化時,我們究竟應該是要以不變應萬變,或者是應該要及時讓我們的生涯轉彎(甚至是急轉彎),這種時候,由於是外在環境的變動所引起,還真特別難以思考與判斷;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
我曾經在台北中國時報系服務二十幾年,當中國對日抗戰時,中時報系的創辦人余紀忠先生正在英國留學,但他決定立刻束裝返國(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行動),並且投筆從戎,後來並在任職東北軍政治部期間,有了辦報的經驗,而於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後,轉而投身報業,並且成為一代中文報業巨擘。
其實,余紀忠先生一直有一個特質,就是他每每在關鍵時刻都能做出重大而且正確的抉擇,所以他可以從1950年在台北創辦徵信新聞這樣一份主要是報導農工原料商品行情的八開油印報紙起家,最後成為一個營業額超過百億元的中文報業集團,這期間,包括早期的劉自然事件(群眾包圍美國駐華大使館)、晚期的民進黨在台北圓山大飯店宣佈組黨事件等,中國時報都有一番不逢迎當局或當時的政治氛圍的傲骨,可以說,他是一個經常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思維的成功人士。
另一方面,記得在我就讀大學時期,我的經濟學教授是一位留美學人,但是當時他在課堂上卻是經常抱怨他的人生,可能是因為當時他剛染上帕金森病症的緣故吧,教授如今已與世長辭,我無意冒犯,只舉他當時所抱怨的幾件事為例,來看關鍵時刻的思維的重要。
這位教授原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業餘並從美國的股票市場上獲利良多,人生本來美好,卻不意在1960年代末期在泛美航空這支股票上栽了個大筋斗,竟至幾乎一貧如洗;原來當時美國太空人剛登陸月球,全美國、乃至全世界興起一股登月熱,泛美航空順勢推出預定登陸月球的機票的服務,為了搶搭未來可能的第一班登陸月球的飛機的機位,還真的掀起搶購的熱潮,泛美的股票也隨之水漲船高,這位教授乃全力搶進,豈知不多久旋即泡沫化。
其後,洽逢台北政局由經國先生出任行政院長,鼓勵海外學人歸國報效,他當時只差一年就可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辦理退休,但愛國不落人後,毅然立即束裝返國,遂任教於我所就讀的台北政治大學,孰料不到幾年即罹重症,心灰意冷之餘,在課堂上總是向我們訴苦;可以說他是在關鍵時刻選擇錯誤的範例。
我們可以從以上兩例中,約略歸納出一個關鍵時刻思考的路徑: 老教授後來晚景頗為淒涼,如今舉其例我真於心不忍,但願他的失敗的例證,可以做為來者之殷鑑,逢到外在環境有重大變化時,固然不是以不變應萬變就是對的(你可能會失去許多機會),可是卻也絕對不宜太躁進,特別對自己的斤兩、能耐、長處與短處,都要去深入思索,至少也要通過很簡單的一般所謂的SWOT分析,再做最後的抉擇,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涯發展更有保障。
(200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