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應有的生涯思維(一)

【作者:李良達貓頭鷹老師 2012.10.27


每個人一生的生涯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頗為關鍵的時刻,這時候的生涯思維正確與否,就益發顯得重要。今天我們就先來談談第一個關鍵時刻:踏出校門的那一刻應有的生涯思維。

通常生涯的第一個關鍵時刻就是在於離開學校的那一刻,不論你的學歷高或低,當你第一次結束學生的生涯轉入工作的生涯時,所踏出的第一步相當關鍵,有時候這甚至會決定你一生生涯的成敗。

在這個時刻,有幾個生涯的思維必須特別加以注意:

每個人一生的生涯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頗為關鍵的時刻,這時候的生涯思維正確與否,就益發顯得重要。今天我們就先來談談第一個關鍵時刻:踏出校門的那一刻應有的生涯思維。

通常生涯的第一個關鍵時刻就是在於離開學校的那一刻,不論你的學歷高或低,當你第一次結束學生的生涯轉入工作的生涯時,所踏出的第一步相當關鍵,有時候這甚至會決定你一生生涯的成敗。

在這個時刻,有幾個生涯的思維必須特別加以注意:

一、 通常我們都會先看有沒有好的工作機會,如果沒有,就考慮繼續深造,再攻讀更高一層的學位。

其實我們是否應該繼續深造,最好是以我們個人的人格特質、目前的家庭狀況、以及所學習的領域(科系)來決定。

如果我們的人格特質傾向專精(只對較少數的事務感到興趣),就可以考慮繼續深造,如果我們的人格特質喜好博學多聞(興趣很廣泛)、是通才型的,那就應該對是否要繼續深造多所考慮,因為深造意味著所學習的領域會漸漸縮小(而深入),可能不是很適合你。

再者,家庭環境也必須考慮,現在不論在國內或國外深造,都是一筆可觀的開銷,家庭是否能負擔得起,應該要思考,當然不是說家庭負擔不起我們就要放棄,但總要先盤算、盤算。

如果我們所讀的科系是比較基礎性、理論性的(比如說物理系、化學系、經濟系、社會系等),應該優先考慮繼續深造;而如果我們所讀的科系是比較偏向應用面的(比如說電機系、化工系、社工系等),就可以先考慮就業,先有工作經驗,再決定是否要繼續深造。

凡此,才是我們是不是要繼續深造所應該考慮的,基本上不應該被動的以『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有沒有好的機會』來決定究竟是就業還是升學,否則很容易踏出錯誤的第一步。

二、 通常我們都會嚮往大企業、知名度高的、甚至是外資、外商公司,因為這比較安定。

其實這些大企業不見得比較安定,現在的經濟狀況不比三、四十年前,現在即使是大企業說關門就關門、說被購併就被購併、說撤資就撤資,裁員、減薪更是時有所聞,大企業已經不見得比較安定。

即使還是有很多大企業真的比較安定,然而大企業學習的機會相對低很多,因為企業規模大,你所能參與的領域相對減少(很少能讓你獨當一面);因為企業有制度,你所能摸索的機會相對減少(很少能讓你學道真功夫),因為企業知名度高,其實個人的成就感會相對降低,或者你會陷入一種假象裡,以為自己已經很吃得開(其實是你背後的那塊金字招牌吃得開,一但你離職,換到其他中小企業,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並不真的那麼受歡迎)。

因此,除非你覺得自己的個性比較不想有遠大的發展,只想要一生安安穩穩的走過,否則,其實你不應該先考慮大企業;不過,不論大、中或小企業,你倒是一定要找合法經營、有理念、有遠見的企業。

三、 通常我們都會就我們現有的條件來考量,甚至很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

這其實不是很正確的,正因為我們還年輕(父母親多半也還能自己照顧自己),可以學習、可塑性大,所以第一次就業應該要放大格局來思考,不要限於自己現在的居住地(離家近),更不要太計較錢多或事少,而是要看學習與成長的機會;更何況,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很辛苦的(錢少、事多、離家又遠),當你漸漸站穩腳步、樹立更好的就業條件後,要找一份錢更多、事更少、離家更近的工作,豈不易如反掌?所以第一步應該不要太在意錢多事少離家近,乃要以更大的格局來思考。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