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朋友終年殷勤上班,如果能有些許餘錢,大概多半都是選擇存放在金融機構裡,因為這樣比較放心。
可是,有時候,金融機構也不是就那麼的牢靠。像台灣這幾天就接連有幾家金融機構發生擠兌,大家紛紛前往出問題的銀行,把辛苦儲蓄起來的血汗錢,趕緊給領提領出來,以免最後萬一銀行倒閉,弄得血本無歸、連本金都拿不回來,那可就慘了。
問題是,很多時候我們存放在銀行裡的錢,是以定期儲蓄存款的方式存放(這樣利息比較高),那麼你現在匆匆忙忙趕去提領,就得中途解約,會損失許多的利息。
於是,當銀行發生擠兌時,上班族朋友就會遇到一個兩難的抉擇,究竟要不要趕快去把錢提領出來?不去提領,萬一到時候連老本都拿不回來怎麼辦?趕去提領,卻又得損失利息。
由於金融機構是很特別的行業,它的穩定與否,對社會與經濟層面的影響極其深遠,因此,大部份國家都會對金融機構制訂特別的一些查核規範,相對的也會有一些穩定金融的機制,這些機制在金融機構發生問題時,當然會啟動其應變的措施,所以基本上,除非你存的錢很多,超出這些穩定機制所保障的範圍,否則其實大可不必去湊熱鬧跟著人家一起擠兌,以致於造成利息的損失。
可是,上班族朋友可能還是會有一些疑問,那就是這樣的機制可靠嗎?即使政府的官員出來信心喊話,就真的保證一切都沒問題嗎?
這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還看:
因此,過去金融機構出問題之後,奉政府之命出面救援、接管的金融機構,最後其實都有賺到錢,因為存款人大量提領,中途解約,讓前來接手的金融機構利息成本大為降低,而後來情勢穩定之後,接手的人用比較低的利率就可誘使存款回籠,長期而言,多半是有利可圖的。而這些『利得』,就是來自於現在去擠兌的人的利息損失。
因此,奉勸上班族朋友們,即使你的儲蓄所存放的銀行發生擠兌,你也要放輕鬆,跟著窮緊張,或甚至專程請假跑去擠兌,造成薪資與利息的雙重損失,其實都不是很有必要的。(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