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離開一般職場三年多了,不過,我還是對昔日的專業訓練及職場動態 無法忘情。倒不是打算重拾舊業,純粹是一股興趣,或可稱之為嗜好。因此, 關於產業動態、經濟思潮的書報,仍然是我工作之餘的主要讀物(毒物?)。 而這本「班底與老闆」就是最近的閱讀伙伴。
在我尚稱廣泛的經濟思潮閱讀中,遠流的「自由主義論叢」系列和「東海大學 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叢書」系列,是我個人比較推崇的。前者導引我進入古 典自由主義的殿堂,而後者則讓我見識到奠基在豐富田野調查之上的經濟社會 學研究。而這本「班底與老闆」正是隸屬於後者的精彩佳作。
本書主要是探討台灣廠商的組織能力,然而作者並非輕易地移植西方組織管理 理論來加以論述,而是由「協力網絡」和「班底」的角度來進行分析與討論。 在第一章中,作者介紹「社會資源可轉移性」、班底的概念以及班底與組織能 力的關係。第二章中,作者探討台灣產業所面對環境—國際協力網絡,並利用 「主流 vs. 利基」分析架構來進行企業的系統分類。第三章則是結合前兩章的 內容,探討台灣中小企業組織與網絡的轉型。第四、五、六章,則是分別以 T 公司(小型企業)、喬福公司(中型企業)和中華汽車(大型企業)的實證研 究,介紹台灣不同規模型態企業的組織能力發展。
透過作者深入的介紹與剖析,再佐以個案研究的資料,實在是讓讀者可以對台 灣的企業組織能力發展有進深的認識與瞭解。不同於一般管理理論或實務的書 籍,本書並不是為了提供企業組織能力之發展方法(或規範),而是藉由實證 個案中,去挖掘、剖析、萃取相關因素,並提出其社會學角度的詮釋。
誠如作者在序中所言,「若是學術知識作為一種社會資源,具備可移轉性的社 會價值,則唯有在真問題的導引下,我們才能發展出對社會而不只是對學術界 有用的知識。」而這也正和作者所強調的「組織能力乃是移轉個人知識到組織 內部的能力」不謀而合。當台灣努力於發展知識經濟之際,盼望作者的自我期 許,也成為對我們自己的一番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