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路‧博克、米切‧基里沙/天民譯】信望愛閱讀 2010.05.09
這本書是一本論文集,收錄了美國選民事工差會在主後2000年和2001年,分別在紐約市和科羅拉多州舉行的研討會上所發表的論文和講章。在會上發言的,均是享譽盛名的聖經學者和差傳事工的實踐者。本書的英文原著在2008年出版,獲得美國《今日基督教》雜誌的最佳佈道及護教書類優異獎。
在英文原著出版後,選民事工差會的香港分會便著手將此書翻譯成中文,上冊已於2009年出版,而下冊的翻譯亦已完成,將會在2010年中付梓。
全書由三個部份組成,分別是:聖經、神學和差傳。分別由14位學者和宣教士執筆,題目均是他們所擅長的,內容非常豐富和踏實。因篇幅所限,以下只能就部份內容以重點方式作出精簡的介紹。
一、使徒保羅要外邦信徒特別注意的真理
福音本來是屬於猶太人的,作為外邦人使徒的保羅,所負的使命不單單服事了外邦人,也同時服事了猶太人,因為福音本是神的大能,是要救一切相信的,仍然先是猶太人,後是外邦人,從來沒有改變。因著神的定意,以色列對福音的拒絕令福音之門向外邦人打開;然而,根據保羅所言,以色列最終會被收納而帶出死而復生,接著就是現今世界的終局。現在有一部份以色列人仍然硬心,但以色列國和以色列族最終必定得救。當救主從錫安出來,以色列的救恩便出現。
以色列中一直有得救的餘數(或稱餘民),對激動以色列發憤是不可缺少的,激動的最終目的是要得回以色列全家。但不是由一個所謂的「外邦教會」,而是由相信福音的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所組成的教會,才能夠激動以色列人發憤。
二、以色列在神的救贖計劃的前途
我們傳揚神的救贖計劃時,不能摒棄神對以色列的應許和以色列過去的歷史。保羅傳福音時所採取的兩個步驟──先是猶太人,後是外邦人,不單是他個人採取的策略,背後更有神的旨意。今天大部份成員都是外邦人的基督教會,不能失去了自己的根、否認自己過去的歷史和與神從永遠到永遠獨一的救贖計劃的重要聯繫。
三、使徒行傳中三個講述福音的方法
使徒行傳記載了三篇傳福音的的講論,分別記載在第2、3和13章。每篇講論都是從舊約經文及神的應許開始,舉出神會拯救他百姓的這個盼望。其中有一個共通的脈絡──就是耶穌被高舉。無論是他被高舉為彌賽亞(徒2,3章)、為主(徒2章)、為僕人(徒3章)、為聖者(徒2, 3章)、為一位像摩西般作領袖的先知(徒3章)、為救主(徒13章)、為帶來應許予大衛的祝福的施恩者(徒13章),或是為兒子(徒13章),神都是藉著耶穌從死裡復活向我們啟示他往那裡去,他現時在那裡,他正在作甚麼工作,和最重要的──他究竟是誰。
這些講論所蘊含的訊息,對所有接受耶穌作救主的人,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都同樣重要。而且更顯明耶穌是作為猶太人的彌賽亞降臨到世上,而所成就的福音是源於對猶太人的應許。
四、耶穌在馬太福音第23章對猶太領袖的責備
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第23章裡,使用嚴厲的言語痛斥了耶穌時代的一些宗教領袖。但這些嚴厲言辭並不是耶穌的新穎發明,而是源於舊約聖經。再者,耶穌在馬太23章37節的嘆息更顯出他內心傷痛的程度並不比他憤恨的程度低。耶穌接續著猶太先知們的精神,也使用著他們慣用的語言。耶穌親口說的這個責備,我們不能否認和忽略;但這個責備只是針對當時的猶太領袖,不能夠被推斷為能夠應用在所有的猶太人身上,無論在當時的還是在現在的,都不可以。
可是,在過去的千百年來,因著對馬太23章的誤解,令許多基督徒以為他們的反猶主義的態度和行動是正當的(這些反猶主義者的行動包括有宗教審判、集體屠殺甚至是集中營的種族滅絕大屠殺)。這些人的誤解源於外邦人的傲慢自大,正好違反了保羅在羅馬書11章18-21節所提出的警告。叫人覺得諷刺的是,這個誤解居然仍存在於現代猶太人和現代基督徒中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