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大概是基督教與其他宗教最不一樣之處。雖然世界上許許多多古老神話故事都觸及創造的概念,但是現代人對神話總是有所保留,認為創造事實上並不存在,反而只是憑空想像的產物。可是,基督教卻宣稱創造確確實實存在。我們的教育體系裡,我們只教「進化論」(也只承認這是唯一的真理),因此,多數的台灣人仍舊認為創造是虛構、背離事實、甚至過份誇張。
《舊約》的創造告訴人們,世界的來源並非根據毫無目標的進化論,也不是因為社會彼此鬥爭而讓合適人生存下去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相反地,源遠流長的《創世紀》告訴我們,宇宙的形成來自一位創造主無形的手,或者,換句話說,上主以祂的話語命令這個世界開始發展:
起初,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創 一1-3)
《聖經》非常直接告訴人們,世界的起源來自於上主,甚至世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主所給予的。基督徒說,這叫做「創造論」。而世界的運轉與維持,也都是依照上主的心意與安排在運作。當人們深切認識創造以後,也才會對生命感到尊重與敬畏,因為生命並非平白無故產生,而是在上主的計畫裡面進行。「無中生有」在基督教裡面是真實的,當基督徒體會到活生生的生命時,同樣也感受到上主真誠對待生命的心意。只有上主可以讓一切動物存活,只要祂收回動物的生命,動物就只有死亡一途。
英國劍橋大學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教授魯益師(C. S. Lewis, 1898-1963)撰寫了《納尼亞傳奇》(Chronicles of Narnia),同樣也訴說了另一個世界的創造。魯益師用另外一種語言描塑另一個世界的開端,雖然納尼亞在遙遠的夢幻國度,但是卻跟我們的世界產生緊緊相依的關係。《魔法師的外甥》(The Magician’s Nephew)正傳遞著納尼亞的開端:
「你能想像一塊草地像壺裡的水一樣沸騰嗎,但這樣描述正存發生的事是最最恰當的。周圍的草地膨脹成個個大小不同的圓丘,有的只有鼴鼠丘那麼大,有的和獨輪小車相差無幾,其中兩個與小棚屋一般大小。這些圓丘移動著,膨脹著,直到泥土四濺地炸開後,每個圓丘裡都鑽出一樣動物。…但最壯觀的時刻是當最大的圓丘像輕度地震一樣炸裂開時,從裡而隆起大象斜坡般的脊背、聰明的大腦袋和四條像穿著寬鬆褲子一般的大腿。現在,你幾乎聽不見獅子的歌唱了,四面八方,滿耳的牛叫、馬嘶、犬吠、鳥鳴…」(第九章 納尼亞的誕生)
無論是《創世紀》或者《魔法師的外甥》,兩者的共通語言都是「創造論」,換句話說,兩者都正面肯定了進化論。魯益師甚至隱隱約約透露著,他的《納尼亞傳奇》一點都不誇張。這兩部作品肯定創造論的立場,也可能會讓很多現代人感到訝異甚至羞恥,因為創造的價值觀跟這個世界觀完全相反。同時,兩者都邀請讀者放下成見,用信心去相信創造的真實。創造不僅僅是事實、是具體、甚至是確實的感受。而且,這兩部作品都是以主角(上主與獅子)嘴裡發出的話語或歌聲開始。當《創世紀》的主角一說話,世界就開始造出來;當《魔法師的外甥》主角一說話,納尼亞就「像壺裡的水一樣沸騰」。
到底現代人對創造的態度如何?我們有可能感受到上主說了一句話就創造世界的喜悅嗎?我們有可能體會到獅子一唱歌就產生納尼亞的敬佩嗎?小孩子聽到這些奇幻故事之後很容易對故事投入,但是成人多半已經沒有感覺了。「創造」是否可以讓你感到驚奇?感到頌讚?感到期待?成人的反應通常都只停留在實用,如果這些題材對我的生活起不了作用(賺大錢、搞人脈、或投資市場),通常人們就會把它打入冷宮。好好想想我們長大後所失去的一切,並好好對照一下當我們還年輕時所感受到的憧憬。生命,會在創造的故事之中得到更多啟迪與健壯。
參考書目
雲台書屋。〈納尼亞傳奇6:魔法師的外甥 正文 第九章 納尼亞的誕生〉http://www.b111.net/novel/45/45321/421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