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傳》的感動
第一次聽到「大河劇」,是高中時代,同學們講著日本戰國時期個個武將的名字,然而大河劇是什麼,我卻一知半解。
一直到了最近有機會看到曾火紅一時的大河劇《龍馬傳》,這才知道,原來所謂的大河劇,其實是日本 NHK 電視台每年播製的的一部歷史劇,他們會選擇日本歷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或是事件,以一年共播五十集的規模,將這個人物和事件的故事呈現出來。
早年的大河劇,常是硬底子演員的天下,這幾年開始啟用日本的偶像演員主演,好幾部都成為當年度的話題,像是相當熱門的《篤姬》、《天地人》都是。而《龍馬傳》則是二○一○年的重頭戲,由福山雅治主演。
坂本龍馬是日本十九世紀成功推動明治維新的重要角色(幾乎有點像是華人的「孫中山」),儘管出身地位低下,卻胸懷大志,看到美國的船堅砲利,知道日本如果再不做出改革,很快就會敵擋不了歐美列強的侵略,於是奮發向上,不斷地學習、勇於接受各樣挑戰,之後更四處奔走,促成各方反對勢力集結,進而導致明治維新的出現。
看《龍馬傳》,常常讓人感到熱血沸騰,一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如何在各種險阻中為著理想抱負、勇往直前。這股不屈不饒的熱情,甚至成了我在自己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助力,想像著自己就像是文字工作裡的坂本龍馬,眼前的困難與逆境,似乎也變得比較好下嚥了。
你所不認識的斯托得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從某方面來說,也是一部精彩的紙上「大河劇」。這本由《戴德生傳》作者司迪爾(Roger Steere,又譯史蒂亞)執筆的傳記,所描繪的正是影響二十世紀福音派發展甚鉅的關鍵人物──斯托得(1921-2011),他那質樸無華、卻又高潮迭起的一生。
許多人可能都聽過斯托得的名字,甚至讀過他幾本經典著作《當代基督十架》、《認識聖經的八堂課》(原譯:《認識聖經》);此外,或許也有人知道,在二○○四年四月號的《時代雜誌》,斯托得被評選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之一,同時入選的還有曼德拉與歐巴馬;二○一○年在開普敦舉辦的第三屆洛桑大會,曾引起華人教會廣泛的重視,可能也有不少人知道,斯托得正是第一屆洛桑大會《洛桑信約》起草委員的主席。
然而,在這些經典著作、百大人物、洛桑大會等引人注意的事件與頭銜背後,斯托得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能夠與南非曼德拉齊名,成為在《洛桑信約》中彷彿坂本龍馬扭轉日本那樣,扭轉福音派不夠重視社會關懷的世界級領袖與開創者?他是怎麼樣開始每一天的?他是如何想事情的?又是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了他這樣的一個人?他生命中難道始終都是這樣一帆風順嗎?
這一切的問題,都可以在《十架門徒──斯托得傳》裡找到。從斯托得的出生開始,司迪爾走訪許許多多斯托得生活過、上課過、牧養過、互動過的地點與朋友、教會與會眾,從卷帙浩繁的資料中抽絲剝繭,再加上他自己多次親身與斯托得訪談、對話,慢慢為我們梳理出一個從媒體閃光、領袖會議、各樣盛名走出來的斯托得,一個會笑、會難過、會緊張、會猶豫,有血有肉的十架門徒。礙於篇幅,底下只能簡單談談幾個《十架門徒──斯托得傳》所帶給我的啟發。
狂野又愛玩的斯托得
翻開厚達六百多頁《當代基督十架》,面對綿綿密密、如排山倒海般湧來的解經與論證,我們很可能對斯托得有個印象,他一定是個從早到晚泡在圖書室裡,頭上戴個老花眼鏡的學究。然而,《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卻徹底翻轉我的印象──而翻轉主因就在於「賞鳥」。大概因為我不會賞鳥,以前一聽到人家說斯托得愛賞鳥,總認為那是一個很紳士的活動,穿得西裝筆挺,用望遠鏡悠然地看向遠方。
不過,《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卻把真正的賞鳥活動還原。當然,賞鳥是需要紳士般的耐心與安靜,可是,更多時候,賞鳥其實是一件冒險活動:斯托得常常得身手矯健地攀爬到危險的地方,只是為了看到在某個峭壁上築巢的鳥兒;到了南美洲,儘管身負許多講道與任務,斯托得仍不忘到森林裡闖蕩,為了看到鳥兒奮不顧身,結果在叢林中迷路,還是原住民救了他。
除了賞鳥,斯托得也很會「玩」!二十多歲負責「萬靈堂」青少年工作的時候,斯托得最厲害的就是開著二手吉普車,帶領一群男孩到戶外探險;三十多歲當上教區長,斯托得的消遣就是與朋友開車去英國最為邊境的地方露營。以上種種一切,都讓人看到一個嶄新的斯托得,充滿活力、活蹦亂跳,是狂野的、是愛玩的。有了這一層認識,再翻開《當代基督十架》,說也奇怪,斯托得的文字彷彿變得活潑起來,成為一個愛在有趣問題裡闖蕩的冒險家──原來我過去都把他想得太嚴肅了!
熬夜抓頭的斯托得
現在講到「洛桑大會」,都覺得那是福音派二十世紀劃時代的里程碑,福音派因此找到共同的使命,也變得更加凝聚,不同國家之間的福音派領袖,都能在這樣的會議中進行多元的交流。可是,細讀《十架門徒──斯托得傳》,當中記載斯托得在第一屆洛桑大會(1974 年)籌辦、主持、講道,以及洛桑大會後各後續委員會與研討論的參與,便會發現,洛桑大會的背後,是多少的奔走與汗水、溝通與討論,才有現今的成果。
單單是洛桑大會結束前,《洛桑信約》的起草,過程就異常繁複,來自世界各地兩千四百位福音派領袖,必須先針對洛桑大會的議題,填寫自己的意見,然後再將這些意見收集起來,晚間由斯托得帶領其他幾位《洛桑信約》的委員們徹夜討論,擬出更進一步的核心觀念。為了這份完整的《洛桑信約》,斯托得熬了兩三天的夜,將千奇百怪各種不同的看法,凝聚成用字精練的宣言,最終得到超過兩千位與會者的簽約認同,這當中所需要的耐心、細心,以及強大的整合能力,實在讓人難以置信(有時候,我們光是要整合公司不同部門的意見,就抓破頭了)。
讓人冷汗直流的斯托得
不過,更麻煩的還在後面。《洛桑信約》將社會關懷的地位提高,甚至可說與傳福音的重要性並列,立刻引來許多福音派的反對,特別是在北美福音派的圈子裡。這導致緊接著在洛桑大會會後於墨西哥舉辦的常設委員會,出現激烈的衝突,甚至演變成葛理翰(受到北美福音派的壓力而妥協)與斯托得之間的一次「歷史性辯論」,兩大福音派領袖公然意見相左,事情非同小可,幸好後來是葛理翰承認自己的妥協是錯誤的,贊成斯托得的意見。
想想看,要在不傷情彼此情誼,又不至於破壞彼此合一的情形下,出言反對當時如日中天的葛理翰,進而說服對方認同,這樣的溝通能力,以及背後所需要的勇氣,真的很不容易。我自己在工作中,偶而也需要跟長輩或主管「唱唱反調」,怎麼樣有智慧地與主管溝通,讓主管了解你的想法,進而可以同意授權,這過程常常讓我心跳加速、揮汗如雨,看見斯托得在巨大壓力下的挺身而出,心中只覺得,他真是福音派裡的坂本龍馬。
期待更多的教會歷史大河劇
《十架門徒──斯托得傳》裡,還有許許多多值得一談的地方:斯托得的幽默感、斯托得與葛理翰、巴刻的友誼、斯托得與莫特曼的交手、與鍾馬田間為了是否脫離聖公會的大辯論、與德蕾莎修女的會晤、如何勸黛安娜王妃不要離婚等等。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對斯托得的生命,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基督教信仰,是一個看重歷史的信仰,我們所敬拜的神,是一位參與歷史的神,我們所閱讀的聖經,更是一本忠實記載神與人互動歷史的書卷。因此,身為基督徒,我們理當看重歷史。可惜的是,身處在二十一世紀,身邊的文化不斷地要求我們求新求變,基督徒也受到影響,慢慢失去了歷史感。我們所知道的歷史,常是片段不完整的,使徒行傳結束之後,就跳到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之後又直接跳到了二十一世紀。中間多少的歷史與經驗、智慧和累積,就這樣慢慢失去。深切希望《十架門徒──斯托得傳》可以幫助我們回到二十世紀福音派發展的歷史現場,重新認識所傳承的信仰,進而從神與這位屬靈長輩的互動中學習,好面對未來等在面前的大小挑戰。也盼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類似「大河劇」的傳記面市,讓我們可以從更多屬靈的前輩身上,找到前進的動力。
●歡迎參觀《哈啦讀書心得》哈屁股與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專欄主要寫手:應仁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