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樓醫院視創社於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九日,於醫院大廳舉辦成果發表——「捕捉新樓情」攝影展。他們雖非專業的攝影藝術家,但是題材選定以他們所熟悉的職場環境—新樓醫院為攝影主題,加上兩年多上課與實拍紮實基礎,因此,醫院裡各樓層、各處室的各種故事,那股真切且粗樸的生命氛圍,掌握得很俐落實在。並且攝影作品是透過「影像構成」方式表現,多重並置排組成巨大尺寸,影像敘事,傳達出深具震撼的視覺力量,召喚出每個人內心最私密、不易被碰觸的人生課題。這場攝影展的深厚度,絕對不輸氣派堂皇的展覽會與光鮮的雜誌報導。
一幅幅平面影像,十分立體地勾起每位閱覽者曾走訪醫院的共同情緒與記憶:高大巨型的建築物矗立大馬路邊,通過自動門與氣牆,醫護人員與病患訪客來往的夾雜交錯,刺鼻消毒藥水味,生老病死影像跳動切換,生命深河強烈的衝擊力道,佇立在影像前,唯有巨大沈默存在感,無以言對。
在安寧病房服務的攝影者林芳微,瀕死的過程是她每日的接觸。一位年僅七歲的罹癌小妹妹,其他同齡的孩子都在快快樂樂地在學校上課,她卻得背負著病痛,待在床上,等候死亡。徵求該病患家屬的同意,林芳微用鏡頭記錄了生命最後的這段故事。
進食與餵食。一口口親手餵食,是讓生命延續,亦是情感的傾注,更是往事歷歷在目的回憶。接近生命河流的盡頭,剎那與永恆同時迎面襲來。最後一次的梳洗,是那般沈重不易。避免碰觸腫大發炎疼痛的腿,小心翼翼將她搬入特製的浴缸,以水管將背、腰及後部淋濕,多人來協力處理。親人與義工輕輕地洗著扭曲變形的小腳。洗好後,為她穿上象徵喜氣的小紅袍,阿嬤與護士們合作,要為她梳一個最漂亮的小辮子,挾上她最愛的髮飾,希望留下最後這些美麗的回憶,沒有任何遺憾。鏡頭最後帶到,天花板上吊滿的紙鶴,空著的輪椅旁浮在半空中的三顆氣球。生命中的難以承受的重與輕,相襯出一個幽靜的空間,令觀影者思考。
在婦產科嬰兒房服務的攝影者陳國鳳,生命的迎接是她每日的工作。從嬰兒室向外拍攝。與一般正面呈現主角嬰兒的入鏡方式不同,她以眾人的眼神焦點、表情的反差,反客為主的方式來展現嬰兒是為重心。來到世間的第一聲嚎啕大哭,柔嫩的小小身軀,軟綿綿四肢,父親的得意忘形,母親的心滿意足,小姊姊的歡喜迎接,對這個新生命多少期許,眼神中看見多少的未來。生命深河的開始,總是欣喜雀躍。
楊副院長則以難得一見的手術室,為拍攝場景。冰冷的手術器具與儀器,熟練地被操作。醫護人員屏氣凝神認真的眼神,全場靜默神聖的一刻,帶著祈禱敬畏的心情劃下第一刀,鮮血泉湧汨出。看似冷漠無情平靜迅速地與時間賽跑,精準無誤地執刀救人,有情於無情中,而益見有情。一牙銀色的小彎勾,在像裁縫師的巧手下,細密地修補上帝所賜的肉體,唯恐一不小心就損傷其完整。結束了,與病魔打了一場成功的戰役,口罩下藏不住雀躍的表情。激動愉悅的心情漸緩,剩下的端看病人自己的求生意志與上帝的護,才是大獲全勝的關鍵。
多個生老病死景象的拼貼,編織出一幅芸芸眾生的生命光景。身體移動所產生的漂浮性的視點,又形成另種繁複、碎斷的影像記事。看完生死、黑白、哀喜,多種滋味併陳,心底衝出許多聲音,彷彿真實,彷彿虛幻。「對於紀實影像的藝術評估,在攝影者具備基本的攝影技術,經過審密思考觀察下所拍攝的作品,就無法以好壞標準予以評論,因為這就是人生。」攝影指導老師蕭培賢如此表示。
新樓醫院創視社成員攝影的取景角度與呈現手法大異其趣,卻共通平實描繪出生死之間,探討生命與死亡真義,帶領著我們置身在其中,走入生命深河的默想裡,感受起伏承載,察覺到不曾注意到的細微的事物與人生無常、變遷與流逝。生命深河,有起點也有終點,有美麗也有醜陋、有激昂也有低迴,總是在人們還無法具體感受時開始、在無法預期的時刻結束。並非不去正視、不去理解、不去探索,就一切不會發生。相反的,直觀生命深河,追尋超越的內在價值與永恆真理,人生風雨中一路走來,於是能有著一份移不走的穩定踏實。生出勇氣,接受挑戰,完成個人來這一遭,所必須成就的天賦任務與使命。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about 飛飛